别拿脾胃虚吓唬家长说孩子长不高,只要这3

#儿童节健康过#儿童生长发育

调理脾胃

在中医看来,孩子的“脾常不足”是常态。

是的,你没听错,十个孩子里九个都可能有些脾虚。

所以,当孩子出现脾虚症状时,家长不必过度担忧,更不要随意用药。

为什么呢?今天就一次说清楚:

脾虚的常见表现

孩子脾虚往往有迹可循,看面色,看睡觉,看饮食习惯等。

1)面部特征:鼻梁有青筋,下眼睑发青或发紫,甚至伴有眼袋。

2)肤色与发质:脸色发黄,头发也显得黄且稀疏。

3)睡眠习惯:喜欢半眯着眼睛睡觉,容易出汗和流口水,还可能喜欢趴着或蜷缩着睡。

4)饮食习惯:大便不规律,挑食、厌食,饭量小。

当然,脾虚不必过度担心。只要孩子的日常生活、身高体重都在正常范围内,没有频繁生病,那么脾虚可能只是生理性的,家长无需过度担心。在调理时,首先要避免对孩子脾胃造成进一步伤害。

健脾分三步

健脾胃是一个综合的过程,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步骤:

1)消积为先:判断孩子是否积食,观察手脚心是否热、口气是否酸臭、大便是否臭、舌苔是否厚腻等。消积可用焦山楂、焦麦芽等煮水喝。

2)健脾补脾:推荐炒白扁豆、薏苡仁、芡实、山药、莲子等食材煮粥或米糊。逐渐增加易消化食物和健脾食物。

3)日常养护:推拿和中药泡脚都是好方法,特别是4个月到14岁的孩子。可以尝试尝试刘晓鹰主任自研的“散寒足浴包”,内含麻黄、桂枝、当归等疏风散寒、排邪通窍的中药,对于身体虚,换季时容易生病的孩子效果很不错。

脾胃养护要点

当然,想要孩子脾胃健康,重要的还是日常保护。

1)避免睡前过饱

睡前过饱确实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,并可能导致积食和内热。

建议晚餐尽量在睡前两小时完成,并控制食量,确保食物能够充分消化。

如果孩子睡前感到饥饿,可以给予少量清淡的食物或牛奶。

2)反馈式喂养

观察孩子的身体反应,如大便、睡眠、舌苔和口气等,来评估饮食是否合适。

一旦发现异常,及时作出调整,比如减少油腻、增加蔬菜等。

反馈式喂养需要家长的细心和耐心,但能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。

3)不提倡严格忌口

过于严格的饮食控制可能使孩子的脾胃得不到锻炼,影响消化功能。

适当的饮食多样性有助于孩子适应不同的食物和环境。

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年龄,合理搭配食物,确保营养均衡。

4)不乱吃药、不过度治疗

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对孩子的脾胃造成损害,尤其是长期或大量使用。

在孩子生病时,家长应保持冷静,遵循医生的建议,合理用药。

过度治疗不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,还可能使孩子产生耐药性。

刘主任强调

此外,我还想补充以下几点建议:

1)增加运动: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孩子的消化和吸收功能,同时增强身体免疫力。

2)规律作息: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,有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健康。

3)定期体检: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,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。

4)心理关爱: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,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,促进身心健康。

当孩子出现长期反复积食、便秘、睡眠质量差、瘦小、体质差等情况时,可能已达到病理性脾虚,需要寻求专业中医医生的帮助进行系统调理。

总之,了解孩子脾虚的原因和表现,采取正确的调理方法,是维护孩子脾胃健康的关键。

我是中醫儿科刘晓鹰,干了40多年了,以后我还会继续跟大家分享一些孩子鼻炎腺样体、脾虚积食、生长发育的小知识。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到更多的孩子和家长!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baibiandoua.com/bdjz/15812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