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冬时节把阳气补藏起来

眨眼间,秋去冬来,说起这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,也就意味着冬季的开始和“春夏秋冬四立”节气的结束。

关于立冬《月令》称:“立,建始也;冬,终也。”因此立冬背后的含义,便是自此以后,阳气将会日渐萎靡,而万物也将进入到休养和藏敛的节奏上。另外在气候上,长江淮河一带,也将由秋时的干燥少雨,转为阴雨绵绵的状态中。

为此,作为活在当下的我们,在这段寒气日渐喧嚣的日子里,最应得到回应的需求,便是藏敛并进补阳气以使它能帮助我们抵御阴寒;而说起应先保养身体何处的阳气,那么自然便该是脾胃阳气,因为无论保养身体何处,如果缺乏了脾胃所提供的营养,那么再怎么养都会像竹篮打水一般。

但在说具体如何调补、敛藏之前,我们还得先知晓,在日常生活中,有哪些坏习惯,会让我们的阳气在不知不觉间被消耗散尽,所谓“查漏补缺”,第一要义自然便得是“查漏”

立冬补前,请远离这个耗阳气的坏习惯

第一:忌食生冷

有道是“不时不食。”因此像食性生冷的蔬果和温度寒凉的冷饮就最好不要去碰,因为在吃下这二者以后,虽然味蕾会得到稍微的满足,但是终究难以从食物中获取补益,且反而还得让身体消耗过多的阳气去消化它们。

此外判断食物是否适合当季食用的最好方法,就是先调查一番这种食物的出产时间,例如产于盛夏的瓜果,其食性多带寒冷,因此便不适宜冬季食用;另外需要注意的是,喝冷饮虽然对身体不是一件好事,但也不是一定得明令禁止,因为凡事都有一个“度”,只要不超过这个“度”,那么就不会对健康产生较重的威胁。

第二:频繁洗澡

冬季的特点,便是“收敛”的感觉会格外强烈,故而此时我们的气血和阳气都会被封藏在较深的地方,正如《*帝内经》说的那样: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。”因此既然要“闭藏”,那么像会令身体打开毛孔的洗澡,就得洗得稍微少些,即:“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。”

另外人在洗澡之时,除了毛孔会被打开以外,身体内的阳气也会被调动起来,进而气血就会集中于体表,出现向外发散的结果;倘若要是你体质较好,那么偶尔如此尚无大碍,可如果体质较差,那么洗完以后,疲惫与乏力之感便会轻易袭来。

因此正常来讲,如果小伙伴的所在地已经寒风瑟瑟,分外萧条的话,那么建议最好三天洗一次即可,若是常洗澡的习惯,也请一天之内不要洗两次以上,每次也不要超过十五分钟以上。

第三:消耗过大

很多好运动和喜健身的小伙伴,往往到了冬季也难舍自己热爱的活动,为此诸如晨跑、夜训的项目亦是每日不绝,仿佛落下一天,身体便会差上一分似的。

尽管适当的运动会在带来相应的快感和使体质得到锻炼,可如果运动的量大过了身体的承受范围,进而使人出现了大量流汗和消耗过载等情况,那么就会伤害到体内的阳气,最终使人体健康受到相应的打击。

立冬进补,请注意二忌二要

忌:忌盲补、药补

正所谓“立冬补冬。”,因而每逢立冬之际,北方便会掀起一阵包饺子吃饺子的热潮,而同时间的南方,则更多将目光放到各种打边炉及炖鸡炖鸭上,可立冬要补没错,却也被很多人将“补”误以为必须吃各类补药、热性食物为好。

但其实无论补药也好,食性燥热的食物也罢,虽然在特定条件和特定时间下,食用它们对身体而言是件好事,可是对于大多数体质正常,不需要过分补益的人群而言,如果到了冬季要刻意地去补充,那么反而会让原本的好意,变为伤害身体的诱因。

因此,待立冬以后,在进补这方面,请记住食补的优先级是要大于盲补且更胜于药补的。

一要:要食补

既然食补为冬季的最佳选择,那么冬季食补最好吃些什么呢?答案很简单,即是多吃生产于冬季的肉类及蔬菜,其中肉类推荐以牛羊肉为佳,而猪禽为次;而蔬菜则推荐以产于地下的根茎类食物为美,例如土豆、萝卜、薯类和山药。

而在这其中,山药相比较起其他食材,更受古人的推崇,这是因为古人分析山药食性认为:“山药味甘”因此正对“甘养肾水”一说,其次山药“性平无*,主入脾肺肾三经。”故而经常食用便可帮助身体滋阴补气、健脾养胃和固精益肾。

另外在山药的挑选上,这里建议各位小伙伴最好选择那些根茎弯曲细长,肉质扎实紧致的怀山药,而像一些根茎较粗,口感较面的寻常菜山药则为挑选之次。

接着关于山药的做法,较为推荐者,源于明代御医陈实功所著的《外科正宗》内,其名曰:“八珍糕。”这个八珍糕除了以山药为主料以外,又加入了茯苓、莲子、鸡内金、砂仁、麦芽、薏米、粳米等七珍的配合。

家常版八珍糕做法:

食材准备:糯米粉、粳米粉各一百克、熟薏仁粉、芡实粉、白扁豆粉、淮山药粉、茯苓粉、莲子粉各五十克。

第一步:将材料过筛入碗,接着加入适量的凉水,先用筷子搅拌均匀(期间水不要一次性加入太多,记得要分批次),搅拌至黏糊状即可。

第二步:之后准备一个烤盘,内壁先抹上一层食用油,而后将糊糊倒入其中,记得要将表面刮平。

第三步:接着将烤盘送入蒸锅中蒸煮半小时左右,待出炉后温度降至温热即可脱模,脱模后将八珍糕切成菱形,表面淋以蜂蜜,即可食用。

另外关于八珍糕,当时民谣便曾有词唱道:“八珍糕与小儿宜,参术苓陈豆薏依。怀药芡莲糯粳米,健脾益胃又何疑。”可见健脾养胃这块,八珍糕自然“不遑多让”,但是在味道上很多小伙伴或许还尚有“考量”的地方。

毕竟有营养对身体有好处的食品不一定真的好吃,但今天我们家的这款古方健胃八珍糕,不仅还原了古方古法,而且对于食品本身的改进也下足了功夫,进而才能让八珍糕内谷物、果实的芳香可以萦绕于唇齿之间,历久不散。

在配方上,我们家的这款八珍糕不添加任何添加剂,这点在我们的配料表上便能清楚知悉,在配料表中这款健脾八珍糕所用的食材为优质的山药、茯苓、莲子、山楂、麦芽、鸡内金、薏米、人参(儿童版中无人参)与砂仁。

其中山药主补,茯苓主疏通;莲子主清热,山楂主疏通;麦芽主补益,鸡内金主消化。薏米主祛湿,最后砂仁起温和;而在这八珍的加持下,这款八珍糕不仅营养均衡,而且还可以起到补而不腻,补中有疏的食效。

最后再经过低温烘焙技术的处理,这八珍所蕴含的食物清香不仅会被更彻底地释放出来,同时因为低温烘焙技术的缘故,这一咀一嚼间还能品出不一样的酥脆与那悠长的清香;就这样每天早上吃上两三块,护好脾胃显已不再是一件难事了。

二要:要睡补

相比较起自然界中的动物来说,我们人似乎缺少了一个“冬眠”的特性,因此既然冬季里我们难以彻底停歇,那么则更得在平日的睡眠里将自身“应得”的一份阳气给拿回来。

但冬夜睡眠,尤其要注意两个地方不能轻易露出,一是我们的脚,因为正所谓“寒湿自足下而起。”其中寒伤的是我们的身,而湿则会令我们的脾胃进退两难,故而请一定要在深夜将被子裹紧,以免让寒湿有可乘之机。

其次,则是我们的肚脐,说起肚脐,它古称“神阙”,乃古人口中“五脏六腑之本,元气归藏之根。”的地方。因而肚脐受凉,在古人看来是件颇为严重的事。

但如果什么防护都做了,却还是不小心受寒,致使腹泻、腹痛等问题频繁出现,那么不妨试试用南怀瑾老师的温脐法来加以调理吧,这个温脐法出自南怀瑾老师的著作《我说参同契》中,原文如下:

“道家有个叫灸脐法的妙招,今天我教你们,年纪大的都可以用,比较保险。用桂圆肉一颗(新鲜的叫龙眼,干的叫桂圆),花椒六、七颗,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,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,小指甲面那么大,放在肚脐里就行了。你不要小看我们的肚脐,肚脐会吸收的。”

第一步先做艾绒,做艾绒的时候记得只要取艾草的叶即可,像类似梗或者茎的东西最好用手掰掉,挑选好艾叶以后,不嫌麻烦的,可以用手慢慢搓成艾绒,如果想更方便的,可以用破壁机搅碎成绒,当然现在手搓的不如机器细腻,这里建议大家选用机器为好。

接着在花椒、桂圆的挑选上,建议大家买汉源贡椒和茂名桂圆为好,其一这种产自汉源的花椒不仅味道浓烈效果好,而且花椒内所含的杂质也少;其二产自越往南方地区的桂圆,它的温阳之性也就越强。

而处理花椒其实跟处理艾绒类似,都是要先打成粉的,但桂圆我们则最好用手撕,即撕成长条即可,最后一步我们只需要将这三种材料放入碗中,加入少许的清水混合均匀即可,这里水不要加多,一点点让它们互相粘连不散即可,同时搅拌的力度和精度也需要注意,过程中尽量不要偷懒,最后等这温脐法所需的材料均匀混合在一起,我们就可以将它存储于纱袋中。

然后等到了晚上,我们就可以从这纱袋中取出药泥,然后抹在我们的肚脐上即可。按照南先生的说法,这个温脐法可以令人体内的阴阳通汇,而这阴阳一通汇,那么除了脾胃可得调理以外,还有像什么失眠、手足冰冷、风寒的问题也能得到缓解。

北京同仁堂红盒艾绒肚脐贴淘宝月销量56¥69购买

但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在温脐过程中,身体突觉燥热,那么就可以先将药泥取出,接着等身体自行调理即可。最后温脐法对于小孩子则可能不那么适合,因为“小儿阳常有余,阴常不足”的缘故,所以最好不要给小孩子用这个温脐法,因为一旦用错,那么就容易伤阴耗血。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baibiandoua.com/bdjz/12460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