祖国医学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,能够流传至今的方子,基本都安全、方便、有效!毕竟大浪淘沙。亿万人亲身实践证明效果才能保存。
今天整理了十大千年名方,补气血、补肾、止咳、祛寒湿、失眠、落枕.....所有方子都详细到制法,非常实用。
补血 方:四物汤
有“妇科养血 方”美名的四物汤,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,最早见于晚唐医书,后被载入 部国家药典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
四物汤是补血汤,且见效快
组方:熟地18g、当归18g、白芍15g、川芎9g。
功效:补血活血,润肤养发,改善面色苍白、肌肤粗糙等状况。
方解:当归可以减轻妇女经前痛经腹胀,对缓解抑郁情绪也有帮助,熟地能使当归活血补血效果增强,川芎活血祛风,白芍增强免疫,充盈气血
制法:不仅可以单纯的水煎服,还可以用来炖鱼、炖肉煲汤。
补肾 方:六味地*汤
这个方子已经流传了近两千年,是医圣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所创肾气丸,宋代儿科医家钱乙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桂枝、附子而成;
可以对付很多老年人的疾病,如肾虚、耳鸣、脱发等。现在中成药也有六味地*丸,六味地*汤在家就可以熬制,非常简单。
组方:熟地15克山茱萸肉12克山药12克丹皮12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
功效:滋阴补肾可治疗肾阴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
方解:用熟地*滋阴补肾,益精髓而生血,山茱萸温补肝肾、收涩精气,山药健脾兼调理遗精、遗尿,是本方三补。丹皮凉血清热而泻肝肾之火,泽泻茯苓利水渗湿,是本方三泻
制法:上药加水适量共煎,去渣取汁。
服法:每天1剂,分两次服
补气 方:四君子汤
现在人生活压力大,难免气虚
补气 方四君子汤源自宋代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,因四味药材均属于平、温药材,不燥热,补性平和,品性中正,不偏不倚,从了“君子致中和”的古意,所以用四君子命名。
四君子汤老少皆可服用,不过5岁以下幼童不建议服用
组方:*参9克,白术9克,茯苓9克,甘草6克
功效:益气健脾,补益脾胃之气,是补气基础方
方解:*参大补元气,健脾养胃,白术健脾燥湿,以助运化,茯苓渗湿健脾,茯苓白术合用,促进健脾祛湿和运化能力的增强,甘草,甘温,调和诸药,让它们共同发挥补气健脾的效果。
制法:水煎,还可以和排骨一起煲汤
1、*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生姜、红枣全部材料略洗一下,倒入砂锅里,加清水浸泡20分钟。
2、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30分钟。
服法:一天2-3次。
润肺止咳 方:秋梨膏
据说是宫廷带出来的秘方,从唐代开始成了御用的养生之品,一直到了清朝,被御医从宫中带出来,才在民间流传
组方:鸭梨6个干红枣80克冰糖克老姜20克蜂蜜80毫升
功效:去火、降噪、润肺、止咳
方解:梨润肺,枣补血,姜暖胃,蜜养神,滋阴润肺,通便清火,是女性佳饮。
制法:1、将干红枣洗净后对切去核,生姜去皮后切成细丝,梨削去外皮、将擦板架在锅上,把梨擦成梨蓉和梨汁。
2、将去核后的红枣和姜丝、冰糖放入锅内和梨蓉梨汁一起。
3、盖上锅盖,用小火煮约30分钟,然后用漏网捞起梨蓉用另一只汤匙按压,挤出更多梨汁。
4、将挤压后的梨渣红枣和姜丝扔掉,锅内只留下梨汁,继续用最小火熬煮约1小时后至梨浆浓稠后熄火放凉。
5、在放凉后的梨浆里调入蜂蜜拌匀后放入密封罐保存即可。
祛湿 方:徽琼散
千寒易去一湿难除,俗话说:“湿气在,百病害,湿气除,百病无”,中医认为,湿气是引发许多疾病的关键,甚至还会恶化疾病。
徽琼散是根据宋代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中的参苓白术散加减而成,副作用小。
组方:鸡内金3克人参10克赤小豆15克薏米15克白扁豆10克茯苓10克桔梗6克砂仁6克山药15克莲子10克甘草6克
功效:湿气、痰多、头脸油腻、水肿肥胖
方解:人参可以解决气虚的问题,鸡内金为鸡之脾胃,运化水谷精微之所,尤能祛湿,主要解决脾虚胃弱,砂仁化湿开胃,温脾止泻,解决脾胃虚弱。桔梗:宣肺,利咽,祛痰。解决肺弱,胸口闷的问题;山药,莲子:滋阴补肾;红豆,薏米,茯苓,白扁豆:利水渗湿;甘草:调和诸药。
制法:将所有药材洗净后开煮,大火煮至水烧开,然后转小火,煮好前20分钟放入冰糖持续熬煮至冰糖融化即可。
失眠 方:酸枣仁汤
在没有 的古代,人们是怎么治疗失眠症的呢?医圣张仲景就有一个千古名方——酸枣仁汤,调理失眠收效甚好。
有歌诀道:酸枣仁汤治失眠,川穹知草茯苓煎,养血除烦清虚热,安然风如睡梦香甜。
组方:炒酸枣仁15克甘草3克知母、茯苓、川芎各6克
功效:养血安神,清热除烦,主治肝血不足,虚热内扰,虚烦失眠,心悸不安等
方解:酸枣仁性平,味甘、酸,能补血养肝,益心安神,敛汗;川芎,性温,味辛,既能活血又能行气,能调血疏肝;知母,性寒,味苦,质润,能清热降火,滋阴除烦;茯苓,性平,甘淡无味,能宁心安神;甘草清热,调和诸药。
诸药相配,滋阴养血,清热降火,调血疏肝,安神除烦,以治疗肝血不足,虚热内扰,肝阳上旋而致虚烦不得眠等症。
制法:把药放入冷水中浸泡1小时,然后放砂锅中加水淹没草药高出2-3cm大火煮开,中小火煮20-25分钟。分3次温服。
治痰 方:二陈汤
中医治痰名方“二陈汤”,因用药简单、功效显著而广为流传,成方始见于宋代官修方书,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,距离今日有千年的历史。
组方:半夏(肠洗7次)5两,橘红5两,白茯苓3两,炙甘草1两半
功效:燥湿健脾、化痰止咳、理气和中。
方解:半夏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和胃;橘红理气燥湿、化痰和胃;茯苓渗湿健脾化痰;生姜降逆止呕化饮,并助半夏、橘红化痰和胃,且能制半夏之*性;
而炙甘草补中益气、润肺止咳,调和诸药;乌梅味酸,收敛肺气,和甘 甘化阴,以防半夏、橘红、茯苓辛燥渗利之性耗伤气阴。
制法:以上组方药材,加生姜3克,乌梅1枚,用水煎服。
落枕 方:葛根汤
中医治落枕疗效显著,医圣张仲景在《伤寒论》中曾说“太阳病,项背强几几……葛根汤主之。”
“太阳病”就是外感风寒,“项背强几几”就是落枕的症状,指出了葛根汤可治疗风寒所导致的落枕。轻者1剂即愈,重者3剂便可缓解。
组方:葛根30克麻*6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白芍6克大枣三个掰开生姜三片
功效:发汗解*升津舒筋
方解:葛根升津液,濡筋脉为君;麻*、桂枝疏散风寒,发汗解表为臣;芍药、甘草生津养液,缓急止痛为佐;
生姜、大枣调和脾胃,鼓舞脾胃生发之气为使。诸药合用,共奏发汗解表,升津舒筋之功
制法:上七味,以水1升,先煮麻*葛根,减至毫升,去上沫,纳诸药,再煮取毫升,去渣,每次温服毫升,覆取微似汗。
驱寒 方:当归生姜羊肉汤
食疗调理的话,最值得推荐的驱寒补气血经典名方是出医圣自张仲景《金匮略》的“当归生姜羊肉汤”,此方沿用了多年,驱寒补血,效、味俱佳。
组方:当归20克,生姜45克,羊肉克
功效:驱寒温中补气血,关节炎患者、贫血的人都可用
方解:当归,可以直接补血。生姜,可以温胃散寒,恢复脾胃功能。羊肉,温中补虚,老少皆宜。
制法:1、羊肉洗净后入锅急火烧开后,立即捞出,洗清血沫。切块备用。
2、生姜切薄片,当归洗净后用纱布捆好,一齐放入砂锅中。
3、加水后先用武火煮沸,再用文火煨一个半到两小时左右,直至羊肉熟烂为止。
4、取出当归和姜片,适当加一点盐和其他调料,即可喝汤吃肉。
希望此篇文章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,也希望中医传承越来越好!
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收集,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,让更多人获取健康资讯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仅供读者参考。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,我们将尽快删除
●怎么区分湿疹和牛皮癣?怎么区分牛皮癣和白癜风?
●饭后8大 式习惯,你有几个
●外面长什么痘和斑,里面就有什么病!大家来对照一下!
●身上莫名其妙的出现血痣,那你一定要小心了!
●为什么说灰指甲是一种比较麻烦的皮肤疾病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