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气重,4个部位会提醒你,坚持2事和4按

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经常提起湿气这个词语,因为湿气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。从中医的角度看湿气,湿就是影响气机的致病因素之一,是很多种疾病发生的重要的病理过程,所以湿气常被称为万病之源。

那么湿气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?

1:环境的影响

比如一个人长期呆在湿气很重的环境中、或者是淋雨后没有很快擦干、或者洗澡后头发没有及时吹干等,这些行为都容易导致湿气进入体内,而湿气在体内会直接奔着脾胃走,影响脾胃的运化,导致体内生成大量的湿气。

2:饮食的影响

脾胃主运化,人们摄入的食物都需要脾胃运化,之后再将糟粕排出来,但是饮食上不注意的话,就容易影响脾胃的运化能力,这个时候,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,最终会使体内的水分超过正常的生理水平,最终就会形成湿气,而脾受到的湿气的围困后,运化能力又进一步受到影响,体内的湿气就会更严重。

湿气重,4个部位会提醒你,莫忽视

部位1:脸

正常的情况下,脸上的皮肤会分泌一些物质,在皮肤的表面粘附着,不过往往是很薄很少的一层,如果体内的湿气太重,那体内的油脂就不能正常的代谢,就只好通过脸上皮肤的毛孔渗透出去,这个时候,就会出现脸上出油严重、爱长痘痘、爱长斑等表现。

部位2:舌头

中医里说到舌为心之苗,又为脾之外候,这也说明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舌头的状态,判断出身体的状况,舌头的颜色正常情况下是红润有光泽的,舌头面上的舌苔是薄薄的一层,如果体内的湿气重,整个舌头都会发白,舌苔也会变得很厚,如果湿气太重,整个口腔的环境都会变得潮湿,容易滋生大量的细菌,出现口臭的现象。

部位3:耳朵

如果一个人体内的湿气太重,耳朵里面可能经常都会是湿湿的,用指头去触碰的时候,还会感觉有油、很痒,有的时候还会痛,这种现象就是大家平时经常说的油耳朵,在中医里也被称为耳内湿、耳禅湿。

部位4:大便

在大便完以后,可以观察一下大便,看看自己的大便有没有粘在马桶上冲不掉,甚至接盆水也没能冲干净;或者是观察一下自己擦屁股的卫生纸,正常的情况下,只要2张纸擦就够了,而体内的湿气重,则需要五六张,甚至更多。

想要赶跑体内的湿气,平时注意做好这3件事

第1件:坚持热水泡脚

平时经常听身边的人说热水泡脚解乏、帮助睡眠,其实也是可以帮助祛除湿气的,晚上泡脚的时候,盆尽量要大一些,水深一些,热水 能没过脚踝,如果盆里的水凉了,要及时往盆里续热水,使水温保持在45°,泡脚的时间以达到身体微微出汗为止。

第2件:坚持一项运动

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进步,大部分人一天的状态就是坐着的,上班有代步工具,工作时冷气也开的非常充足,但是这种长期缺乏运动、缺乏日照的行为,都容易导致湿气聚集,所以 每天都能进行30分钟以上的运动,帮助血液循环,使体内的气血更好的流通,促进湿气的排出;上班时也要注意冷气不要开的太足,周末休息时多出去晒晒太阳。

第3件:揉揉4个穴位

①阴陵泉:位置在膝盖下胫骨内侧的凹陷处;

②足三里:在小腿外侧当犊鼻往下3寸的位置;

③承山穴:在小腿后面正中间,伸直小、脚后跟上提时,小腿肌肉的凹陷处;

④丰隆穴:在小腿外侧的膝眼与外脚踝连线的中间点与胫骨前缘外侧1.5寸的位置。

每天按揉这4个穴位,每个穴位至少按揉10分钟。

健脾祛湿,这个经典方很不错!

我们知道,湿气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,长期湿气重也是很多疾病发生的原因,比如肥胖、高血压、高尿酸、甚至肿瘤。

因此保持健康,祛湿势在必行!健脾祛湿,除了坚持2事和4按外,中医推荐小金方

组成:茯苓,炒薏苡仁,炒白扁豆,麸炒怀山药,炒赤小豆,荷叶,冬瓜皮,陈皮,砂仁,莱子,肉桂,玉米须

随食养伏湿茶新会陈皮怀山药养生茶男性女性消湿茶除体内湿淘宝¥99¥购买已下架

分析:

1、脾主运化,脾虚生湿,所以祛湿首先要健脾,脾胃运化功能健运了,湿邪不攻自破。茯苓、炒薏米、炒扁豆、怀山药都是健脾能手!

2、除健脾祛湿,祛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利湿,让湿从小便中排出,直接减少体内的湿气。炒薏米、荷叶,赤小豆,直接把我们的湿气从小便排出去,简单爽快。

3、砂仁和陈皮有一股特殊的芳香,脾有一个特点,喜欢芳香,芳香可以醒脾,让脾胃精神抖擞。脾胃功能强健,湿气自然顺利排出。

4、还有加入莱,不仅能够祛痰止咳,还能够消食化积,帮助脾胃把积食化掉,从根本上解决生痰问题。

5、此外,肉桂温阳,可以暖脾胃,给脾胃增加阳气,增强脾胃运化功能,肉桂还可以促进毛孔,是湿邪通过皮肤以排汗的形式出来。

小结:

伏湿茶有补有泻,还温阳、行气,既能从出汗、小便等方式直接排出湿邪,又能健运脾胃,解决湿邪再生的问题,多管齐下,相信坚持一段时间,会有意外的惊喜!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baibiandoua.com/bdzy/11758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