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文化科普系列活动古食古语八珍糕

古食古语

“古食古语”是由崇文青少年科技馆策划的一档传统文化科普栏目。我们遍寻古籍药典,寻找那些充满灵性的古代膳食,用心打造一档以中药为特点的健康饮食栏目。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健康饮食的同时,了解我国悠久的中药文化。也特别感谢古时候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对此栏目的大力支持。

八珍糕

传说,慈禧太后偏爱油腻的饮食,难免消化不良、腹胀恶心。太医们便调制出一道补脾健胃、软糯香甜的“八珍糕”,深得老佛爷的喜爱。八珍糕,最初源自明朝御医陈实功的《外科正宗》。八珍糕,由八味药材组成,分别是芡实、茯苓、白术、莲子、薏米、白扁豆、*参、山药。这几味药材搭配在一起,有益气、健脾、祛湿的功效,特别适合脾虚腹胀、消化不良的人食用。

八珍糕口感软糯又带着韧劲,微甜中透着淡淡的药香,是老少咸宜的健脾佳品。它既是食物又有药用功效,陈实功称赞它“服至百日,轻身耐老,壮助元阳,培养脾胃,妙难尽述”。

食材:

白扁豆30克,白术30克,茯苓50克,薏苡仁50克,莲子50克,芡实50克,*参50克,怀山药60克,藕粉60克,糯米粉克,大米粉克,白糖适量。

中药小贴士

白扁豆:味甘,性微温,有健脾化湿,利尿消肿,清肝明目等功效。

白术:味苦,甘,性温。归脾、胃经。有健脾益气,燥湿利水,止汗,安胎的功效。

茯苓:味甘、淡,性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。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。

薏苡仁:性凉,味甘、淡,入脾、肺、肾经,具有利水、健脾、除痹、清热排脓的功效。

莲子:味甘、涩,性平。归脾、肾、心经。具有补脾止泻,止带,益肾涩精,养心安神的功效。

芡实:味甘、涩,性平。归脾、肾经。具有益肾固精,补脾止泻,除湿止带之功效。

*参:性平、味甘,入脾、肺经。具有补中益气,健脾益肺之功效。

怀山药:性甘、平。归脾、肺、肾经。具有补脾养胃,生津益肺,补肾涩精之功效。

(图片来自于网络)

趣闻典故

据资料记载清乾隆皇帝是中国封建皇帝中少有的长寿帝王,相传乾隆皇帝亲自制定了一款甜点的配方,名叫"八珍糕"。在晚年时候,乾隆经常食用八珍糕,此品可治疗脾胃虚弱,食少腹胀,面*肌瘦,便溏泄泻之症。平时常吃八珍糕具有健胃补气、固肾养脾的作用。

关于八珍糕的来历,还有一个传说是来自慈禧太后。清代光绪六年九月的一天,西太后慈禧由于嗜食油腻肥甘病倒宫中。她不思饮食、消化不良、脘腹胀满、恶心呕吐、大便稀溏、闷闷不乐。太医们心急如焚。太医李德生率众太医去为“老佛爷”会诊。认为其病是脾胃虚弱所致。经过众医研讨都认为该给“老佛爷”补脾益胃,开了八味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处方:茯苓、芡实、莲子、苡仁、山药、扁豆、麦芽、藕粉各二两,共研细粉,加白糖七两,用水调合后做成糕点,并取名“健脾糕”。吃了此糕几天后,“老佛爷”的病状竟完全消失了,食量大增,周身亦有力了。“老佛爷”一高兴便将“健脾糕”改称“八珍糕”。从此,“八珍糕”竟成了慈禧最喜食的食品。不管有病无病,总要让御膳房为她做“八珍糕”食用。

八珍糕是不是来自乾隆和慈禧,这个很难让人确信,毕竟两位不是医生。

关于八珍糕更符合实际的说法,可能是下面这则说法。

明朝中医外科大师陈实功一生注意脾胃的保养,寿命达到了80多岁,他留下八珍糕这个方子,并称赞它“服至百日,轻身耐老,壮助元阳,培养脾胃,妙难尽述”。清朝御医将这个方子献给了乾隆皇帝,他服用后,不但说好,还一直坚持服用。据中国历史档案馆所藏《上用人参底簿》记载,乾隆经常服用八珍糕,如果没有了,还亲自朱批让太监们赶快去做,可见非常重视。

陈实功的方子是:人参、山药、茯苓、芡实、莲肉、糯米、粳米、白糖、白蜜。清朝御医献给乾隆时,增加了白术、白扁豆、薏苡仁三味药,这就是现在的八珍糕。

赞赏

长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治疗皮肤病的医院哪家好
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baibiandoua.com/bdyl/884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