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的三四月是个多雨的月份,此时空气潮湿,体内也容易湿气重。中医认为,湿邪对人体杀伤力强,很多人春天生病的根源就是湿滞。所以,在潮湿的春季,防病保健的 件事就是及时去除我们身体内湿气。
体内的湿气是怎么来的?
我们身体内的湿气有两个来源:
一个是来自于外界潮湿的气候,空气中的湿邪进入人体,像住在沿海城市地区的人群,体内都多湿。
另一个来自人体脾虚产生内湿,由于脾胃虚弱,对吃进去的食物不能够很好消化吸收,导致堆积在体内生成湿气。中医说,脾虚生湿气,而湿气重又会加重脾虚,形成恶性循环。
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湿气重?
症状一、身体困重,四肢乏力,这是体内湿气重的最典型的表现。
症状二、头晕,头部沉重“蒙查查”,想要睡觉。
症状三、大便粘,便便拉出来粘在马桶上,用水冲都冲不干净。
症状四、没有胃口,感觉肚子饱胀,总是不想吃东西。
症状五、嘴巴发粘,并且发甜。
症状六、颈肩腰腿痛人群感觉症状加重,提示体内有湿气。体内湿气越重,腰腿痛的症状越厉害,表现为迈不开腿、脚步沉重、脖子沉重。
如果你有上述症状之一,说明你体内有湿气,符合条件越多,说明湿气越重。
春天怎么祛湿?
1、勤运动。湿气重的人可以通过运动来缓解压力,促进身体新陈代谢,排出湿气。跑步、游泳、瑜伽、太极等都是很好的选择,加速血液循环。
很多人会发现,适量运动出汗后会感觉身体比较轻松,说明湿气被排减出去了。但是,春天运动锻炼要注意预防着凉,及时擦干汗水,换掉湿透的衣物。
2、多吃清淡食物。凉性、生冷的蔬果,容易造成肠胃不适。酒、牛奶、肉类不易消化。所以,湿气阶段,多吃清淡的食物为好。
3、避开环境的湿气。不要直接睡地板。地板湿气重,容易入侵体内,造成四肢酸痛;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;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,不要盖潮湿的被子,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,吹干头发;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,建议多开窗透气。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,还可以打开风扇、空调,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。
4、多数家庭喜欢煲一锅汤来对付“湿”。在这里小诺提醒大家,有的人脾胃功能差,有的人体内有热*,有的人痰多……同喝一锅汤未必人人都能祛湿,当心加重湿气,应该根据体质来煲汤。赤小豆、薏米、木棉花、扁豆、茯苓都是常用的祛湿汤料。
1、赤小豆薏米
赤小豆和薏米都是性微寒,并不适合体寒的人群,乱用当心越喝湿气越重。
由于赤小豆的健脾作用较弱,单独使用赤小豆薏米煲汤祛湿效果不明显。要想较好祛湿,中山六院中医科邱超平建议搭配其他温中理气健脾的药材,比如生姜、胡椒粉、白扁豆、天麻等。
“赤小豆薏米的作用是淡渗利湿,而春天祛湿还必须固护脾胃”,广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王叶青建议加入健脾的淮山,或搭配白术、陈皮、紫苏叶等芳香化湿的药材。
2、扁豆健脾祛湿
白扁豆与猪骨头、生姜煮汤,可以健脾祛湿,适用于脾虚有湿的人群。白扁豆微炒之后,健脾功效更好。
3、茯苓煮茶或煲汤
茯苓祛湿,可将茯苓与陈皮煮水,当茶饮用,或将茯苓搭配猪肉、生姜煮汤。前者具有健脾利湿化痰,后者则健脾益胃,利水消肿。
4、删补名医方论中所述:盖人之一生,以脾胃之气为本。脾胃气旺,则水谷精微通达周身,王藏受其阴,生命兴旺。脾胃气弱,则运化无力,机运失畅,胃肠拥滞,而生百*,百*生百病。
龙薏源利用大自然种中药的相生相克之妙,从植物中精心选材,含龙眼肉、薏米、枸杞、大枣、冬瓜等与传统的养生珍品人参合理配伍,依据祖国医学“药食同源”、“医膳同功”的理论,遵循传统中医药的经验,并运用现代 技术、生物学科技高度提纯而制成。具有补中益气,健脾除湿,通肠开胃,醒神益智,调养五脏之功效。
御小诺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