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胖一词,想必不少人都已听过了。简单来说,就是身体胖硕,但是却全身乏力,肌肉松软。一旦遇到这种情况,我们要如何应对呢?接下来,就来详细分享一下。
其实,一旦遇到这种情况。那么,此时我们需要做的,并不是一味地去节食减肥。而是要鼓足了劲地增强自身的“化浊”之能。因为在传统医学看来,虚胖的产生,基本上就是身体化浊功能丧失的一大主要表现之一。
那么,什么是化浊?
化浊,单从字面意思,就不难看出,就是把体内的污浊、以及代谢所产生的废物给化散掉,并排出去。而这种虚胖的产生,说到底,其实就是体内水湿浊邪无法顺利地将其排出体外的一种表现。
我们可以细想一下,要是我们的体内,全身都充满了水湿浊邪,而不是丰厚、健硕的肌肉。那么全身的自然就容易乏力了。水湿浊邪在体内淤积日久,就会化热,形成湿热之浊。那么身体也就由此湿热交蒸。
体内的水湿浊邪是如何化散的?
化散水湿浊邪,主要就在于我们脾的运化之功。我们常说,脾主运化。而脾的一大功能之一就在于,运化水谷精微至我们的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。然后再把脏腑以及百骸内,不用的废料向下输送给大肠小肠,让大小肠再进一步分清泌浊。
此外还经常提到,脾主肌肉。而健运的脾气,还会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有力气。这也是为什么老辈说的,“脾虚是虚胖的一大根本原因之一”。而健脾,恰恰就是增强化浊之能的根本所在。
健脾袪湿需要如何做呢?
当然,简单的方法有很多,就比如说用白术和红枣做成糕点,长期食用,或是用白扁豆煮粥,也可以达到健脾的目的。
要是考虑到简单、方便、易操作等因素,就不得不提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的一则温阳健脾的验方,其方法操作特别简单。组方为:花椒,桂圆肉和艾绒。在制作时,可以多准备一点,然后将其一同捣碎拌匀,全部揉制成小拇指头大小的丸,密封保存。每次使用时,取出一粒,在睡觉前放置在肚脐上,用透气的药用胶带固定即可。这样就能起到健脾温中,升举阳气,去湿邪的目的。
别小看我们腹中这小小的肚脐,他很会吸收的。小时候,就是通过肚脐从母亲身体上获取营养的。肚脐,也正是任脉上的一处重要穴位,叫作“神阙穴”,与我们的经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。中医也将其称之为十二经络之根、呼吸之门。
而上述的配伍中,用料也都是在日常中相对容易获得。并且所用之物基本都是阳热之性的,能很好地温阳、化痰湿浊邪,除寒。将其贴在肚脐上,就好似在中焦脾胃的阴寒之地,燃起了一簇火苗,慢慢地炙烤着中焦的痰湿浊邪。从而恢复脾胃的健运之能。
总的来说,我们只需备齐艾绒、桂圆、花椒、枸杞、酸枣仁,在家中就能自行做出。要是实在不想自己动手的话,也可以直接使用成品的肚脐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