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长期积食易上火,别喂凉茶用对3招,

最近,在后台留言里看到很多家长让我讲讲孩子胃口好、吃得多,但是不长个不长肉的问题要怎么调理。临床上,我也见到过许多长得瘦小、爱吃,但吃了很多还是很瘦,生长发育不达标的孩子。好的食欲是孩子健康的标志之一,但吃得过多还不长肉肯定是身体出问题了。这类孩子多是‘胃强脾弱’,是一种典型的脾虚,他们能吃却吸收不好,自然会个子小、身体瘦了。今天就来讲讲这类孩子该如何调理。

孩子吃进去的食物能顺利被消化吸收才是营养,而脾胃是负责孩子营养消化吸收最关键的脏腑。消化,分为“消”和“化”,这个过程包含了两个动作:一是胃主受纳,负责接受和容纳水谷,食物先被收容在胃里,作初步的分解细化;二是脾主运化,让水谷消化成为精微物质并运输、布散到全身。

如果胃“消”的功能过于亢进,而脾“化”的能力跟不上,就是我们所说的胃强脾弱。简单讲就是孩子胃口好、吃得多,但是消化吸收不了,体内脏腑器官没有接收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,孩子自然就不长高、不长肉。

孩子胃强脾弱,家长是 的帮凶

是什么导致孩子的胃“消”得这么厉害呢?是胃火过旺。

胃属腑为阳,胃经为多气多血经,受邪后容易从阳化热。孩子饮食不节制、吃过多的油炸、油腻辛辣、肥甘厚腻食物,或外感火热邪气,情志不舒畅等都可能导致孩子胃火亢盛。

胃火炽盛导致孩子食欲旺盛,需要不断吃东西来消耗胃火,表现出来就是孩子很爱吃、怎么吃都不饱。然而,小儿“脾常不足”,饮食量远超过了脾的承受能力,运化不及,脾就会怠工。产生的积食积滞在中焦,积滞过久化热,热蒸于内,胃火会越来越旺,脾也会越来越虚弱,形成恶性循环。

脾和胃虽然是一对好搭档,但很多特质是不同的。脾喜燥恶湿,其气主升,胃喜润恶燥,其气主降,脾胃配合得当,才能共同维持人体消化吸收功能。胃强脾弱,其实是脾胃失调的表现。

脾胃失调的原因,除了孩子本身脾常不足, 的帮凶其实是家长日常这两种行为:

过度喂养,孩子脾胃超负荷运转。老话说“要想小儿安,常须三分饥和寒”,就是指要想孩子健康,就不能给他们吃得太饱、穿得太暖。很多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吃得少,营养不够,于是不顾孩子消化情况过度喂养,哄喂、睡前给孩子进食、频繁喂夜奶,过早添加辅食等等都属于不合理的喂养方式。吃进体内的任何食物,都要经过脾的运化,才能被机体吸收成为营养,否则反而会成为“垃圾、*素”,徒增脾胃负担。

一上火就喝凉茶,损害孩子脾阳。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大便硬或眼屎多,就觉得孩子上火了,特别是岭南地区的家长,经常给孩子喝凉茶降火。家长要牢记“儿为虚寒,稚阴稚阳”,孩子的阴和阳都是稚嫩,不足的,长期给孩子吃寒凉的食物、食疗、药物,容易损伤孩子脾阳,导致脾胃的功能更弱。

胃强脾弱易上火、积食,还可能发展为疳气

一方面,胃强会让胃火旺盛,耗伤津液,胃火沿着足阳明胃经上炎,导致孩子头面部郁热,向上就表现出口腔溃疡、有口气、生口疮、烂嘴角、牙龈肿、长麦粒肿等症状;向下肠道津液不足,无法濡养,就会出现小便*、大便干结、便秘、羊屎便等。“胃不和则卧不安”,胃不舒服,孩子的睡眠也不好。这时候,这些“上火”的症状是由于积热所导致的,正确的处理方法不是喝凉茶,而是及时地消食导滞。

另一方面,脾弱导致孩子脾运化无力,吃进去的食物消化吸收不了,停滞在中焦,就特别容易积食。而肝木克脾土,脾土一虚弱,肝木就显得亢盛,表现出来就是孩子容易发脾气。而脾又是后天之本,是孩子抵抗力的基础。孩子脾虚,抵抗力低下,就容易生病。

胃强脾弱进一步发展可能会成为疳气。胃热炽盛,则腐熟功能过于亢进,胃中的津液、胃气被不断消耗,就会胃纳失和;胃的功能下降,吃进去的食物腐熟不足,粗粗加工一下就把食物丢给了脾,脾难以运化,脾气更为虚弱,导致脾胃功能更差,久而久之就变成疳气。疳气是疳证的初期阶段,主要表现为不爱吃饭、身体消瘦、精神不好、毛发稀疏、大便干硬或者软烂等。

让胃强脾弱孩子长高长肉,就用这3招

●控制消化是关键

胃强脾弱的孩子,是很容易积食的,所以先要把积食消了,让脾缓一缓,再健脾。我在文章里强调过很多次,不让孩子积食,家长首先要改变日常不合理的喂养方法,对于脾虚的孩子,寒凉、难消化的食物要少吃或不吃;日常饮食要清淡,让肠胃有充分的休息才能恢复功能。

其次,每天用“10秒判消化”观察孩子的大便、口气、睡眠、舌苔,判断孩子是否积食,积食时要用好新三星汤消积导滞,并配合素食。3岁以下小宝宝可以配合消食导滞的小儿推拿手法。

●消化好后健脾清肝

孩子消化好、无病痛后,家长就抓紧时间给孩子吃些健脾益气的食物、食疗。日常家长可以给孩子吃一些白术、太子参、五指毛桃、芡实、茯苓等来健脾益气,再加入清心、清肝的食药材,如莲子、麦冬、百合、菊花、枸杞、胡萝卜等食物。这时候不能用偏温补的健脾方,因为胃强脾弱的孩子原本就胃火大,容易上火,在调理的时候,主要方向要以健脾为主,可以在白术佛手汤的基础上加入冬斛饮,消化好、无病痛时,一周用1~2次,3岁以上孩子辨证服用。

冬斛饮:石斛8~10克,麦冬8~10克,菊花3克,枸杞子5克。

白术佛手汤:白术10克,佛手6克,土茯苓15克,陈皮2克,猪瘦肉适量。

另外,家长也可以直接给孩子用我的经典小儿健脾方——新四神汤,新四神汤由山药、芡实、白扁豆、南杏仁组成,都是温和的食药材,孩子喝了也不容易上火,同时还有健脾祛湿、固肾益气、利肠通便的功效,缓解孩子的大便问题。

●孩子长期积食,要“攻补兼施”

如果控制饮食、助消化之后,孩子还是积食,没有健脾的机会。这时候可以用“攻补兼施”的方法,就是一边消食导滞,一边补脾益气,二者同时进行,可以用桃苓汤,喝三停四,喝三天停四天,“攻补兼施”的这两三天要完全忌口,要素食, 一点肉都不要吃,因为这种孩子脾胃功能很差。食疗上可以选择消积健脾粥,有攻补兼施,行气消食,消积健脾,调护脾肺的功效。

桃苓汤

材料:五指毛桃15克,土茯苓10克,芦根8克,鸡内金6克,猪瘦肉50克

功效:消积祛湿、清热生津

宜忌:

◆适用于胃强脾弱、易积食的孩子,如口气大、大便不调者。

◆2岁以上辨证服用。

◆蚕豆病可以用。

消积健脾粥

材料:莲子8克,山药10克,芡实8克,南杏仁8克,炒麦芽15克,白扁豆5克,焦山楂5克,粳米50克。

功效:健脾消积

宜忌:

◆适用于积食咳嗽日久者。

◆3岁以上辨证服用。

◆蚕豆病可以用。

更多调理食疗方可查阅

《儿童食疗大全电子课》

上下滑动查看图片

●3岁以内配合小儿推拿调理

3岁以内的孩子,不建议过早地使用食疗方,除了控制消化和饮食,可用小儿推拿手法来消食导滞:清胃经~次、补脾经~次、清大肠~次、运板门~次、顺时针摩腹、逆时针摩腹1~2分钟。

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

低至5.5折!套装内包含健脾三趣豆4盒、新四神汤3盒。早拍早发货!扫码下单即可!

想要了解其他产品的家长,

可以直接扫下方的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baibiandoua.com/bdyl/11184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