薏苡仁来源于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Coixlacryma-jobiL.var.ma-yuen(Roman.)Stapf的干燥种仁。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,主产于福建、河北、辽宁等地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物,晒干,打下果实,再晒干,除去外壳及种皮。以粒大,饱满,色白,完整者为佳。生用或炒用。
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乳白色,光滑,背面圆凸,腹面有1条较宽而深的纵沟,味微甜。
甘、淡,凉。利湿健脾,舒筋除痹,清热排脓。内服煎汤9~30g。
本品利水渗湿健脾功效与茯苓相似,补脾力弱(不单独作为补脾药应用)对脾虚湿滞者尤宜;又能利湿除痹缓挛急;且性微寒又可清热排脓,治肺痈、肠痈。
1.水肿气喘:郁李仁60g,研末压油后与薏苡仁煮饭食用。
2.*疸:薏苡仁捣汁,和酒服。
3.鼻中生疮:薏苡仁、冬瓜煎汤当茶饮。
脾虚无湿,大便燥结及孕妇慎服。
最全
指南
薏苡仁是补身、保健之药食佳品,常用于煎汤、煮粥,既可单用,又可搭配其他材料。
1
薏苡仁甘、淡,凉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本品味甘补脾,味淡渗湿,性凉清热,其色白中带青,色白入肺经,可疗肺痈,色青入肝经,肝主筋,能舒筋除痹,故薏苡仁的功能要点是渗湿,清热,补虚,除痹。补脾止泻炒用,余则生用。
2
中医临床主要应用薏苡仁的清热、渗湿、除痹、健脾功能以治疗相关疾病。薏苡仁能清热排脓,在上治可肺痈(肺脓肿、支气管扩张症等),见咯吐大量脓血、胸痛、脉滑数等,可与芦根、冬瓜仁、桃仁、桔梗、生甘草、鱼腥草、金银花等同用,如千金苇茎汤。也可单用,如《本草纲目·第二十三卷》记载:“肺损咯血,以熟猪肺,切,蘸薏苡仁末,空心食之。”在下治肠痈(阑尾炎),见右下腹痛,按之濡,如肿状,脉数等,可配附子、败酱草、红藤、连翘等,如薏苡附子败酱散。
3
利用薏苡仁渗湿利小便的作用,可以治疗下肢水肿、脚气肿痛,并常与防己、木瓜、怀牛膝、槟榔、吴茱萸等同用,正如《本草新编·卷之二》谓:“凡湿感在下身者,最宜用之,视病之轻重,准用药之多寡,则阴阳不伤,而湿病易去。”除此外,我在临床还常用薏苡竹叶散(薏苡仁、竹叶、滑石、白豆蔻、茯苓、通草、连翘)为主,治疗湿热引起的湿疹、湿疮有效,取薏苡仁渗湿兼可清热的特点。
4
薏苡仁可除肌肉关节之痹和胸中之痹。《金匮要略》之麻杏薏甘汤主治风湿,一身尽痛、发热,日晡所剧者。我临床以此方为主,加用苍术、*柏、怀牛膝、川芎、没药等,治疗关节炎发热持续不已,下午加重者,有显效。
5
曾治一例女性患者,45岁,腰膝疼痛,酸软无力,低热,下午4、5点钟时加重,微恶风,已经月余,多方治疗少效,脉弦,舌紫苔薄*。处方炙麻*6g、杏仁10g、生薏苡仁15g、生甘草6g、苍术6g、*柏6g、怀牛膝6g、桑寄生30g、川芎10g、制没药6g、穿山龙30g、香附10g、生山楂15g。水煎服,3剂低热退,7关节疼痛减轻,继服7剂,巩固疗效。
6
《温病条辨》中的加减木防己汤(薏苡仁、防己、通草、桂枝、石膏、杏仁、滑石)主治暑湿痹证,吴鞠通云此方为“治痹祖方”,可资临床参考。对于薏苡仁除胸中之痹,治胸痹病,在古籍中也有相关记载,如《金匮要略》的薏苡附子散(薏苡仁、附子)治疗“胸痹缓急者”,即胸痹痛甚,欲缓其痛者。
此外,《朱良春用药经验集·薏苡仁健脾利水》曾记载:薏苡仁可降血脂,高脂血症病人,每日食用60g,经2~4周,可取效。有参考价值。
注
意
事
项
虚不受补者较为适宜
薏苡仁是一味清补之品,对于虚不受补者较为适宜。目前临床常用的炮制品种有生薏仁和炒薏仁。其中生薏仁清热利湿功效更著,而炒薏仁以健脾止泻为主,用于脾虚湿盛之泄泻,常与莲子、炒白扁豆、炒白术、茯苓、炒山药等同用。
抗病*,扁平扁平疣、传染性软疣
此外,薏苡仁还有抗病*作用,治疗扁平疣、传染性软疣有效。具体方法是:将生薏苡仁粉碎,每日早晨用薏苡仁末30g,加适量白糖,开水调服。薏苡仁药性和缓,用量宜大,正如《本草衍义·第七卷》所云:“凡用之,须倍于他药,此物力势和缓,须倍加用即见效。”《中国药典》规定其用量为9~30g。阴虚津伤者慎服。
药理研究
药理研究表明,薏苡仁有抗癌,镇痛,镇静,降血糖,解热,抗病*等作用。
知识就是力量
愿明天的你依然会相信
点击「写留言」参与讨论
猜你喜欢
大医是这样炼成的之民国风云二:孟河大医——丁甘仁
大医是这样炼成的之民国风云一:中西汇通 人——张锡纯
忠于内心的坚持,走传统中医思维之路——中药桂枝临证不传之秘
纪念李时珍诞辰周年倒计时特别推荐
开篇大礼:跨越时空的相会,古今医家上演穿越大戏
清明,除了杏花村,当须思故人——纪念李时珍诞辰周年专刊2
大医是这样炼成的之民国风云三:弃文从医临床家——恽铁樵
99%的中医人都未必知道这些药的来历(涨知识)
大医是这样炼成的之民国风云四:医药并重临床大家——曹炳章
大医是这样炼成的之民国风云五:医学大家——秦伯未
纪念李时珍诞辰周年倒计时特别推荐:让我佩服的,不止他的以身试药
昨晚睡觉,收到一个大红红红红红包,花露水来了!
13个丸药配方,解酒、驻颜、消化好!
……以下是广告时间……
给大家推荐《中药临证备要十六讲》,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
编辑推荐
中药应用:把握要点,依据证情!或取其气,或取其味,或取其形,或取其色或用不同产地者,或用不同入药部位者或斟酌剂量,或推敲配伍,或重视煎法……《中药临证备要十六讲》是作者郑虎占从医30余年,其间尤重中药临床应用之研究。每到之处,多有体会,辄录之以备日后临床参考。为了促进中医药学术的发展,不揣浅陋,他对中药研究的心得、应用的经验进行初步整理,愿与同道交流。
内容推荐
郑虎占著的《中药临证备要十六讲》介绍的97味常用中药临床应用要点,是作者长期研究中药的心得、应用中药的经验,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,可供中医师、中药师、中医药院校在校学生以及中医爱好者参考。
END
本文由中医出版北京有哪些比较好的白癜风医院治白癜风的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