妈妈多学一点
孩子生病少一点
混序常贝
帮你成为更专业的妈妈
过完年了,孩子的大餐也吃的差不多了,大多家庭已经恢复了正常的饮食,以清淡为主。但是,这个时候,家长可能会发现,孩子的饭量明显减少,到了饭点也不愿意吃饭,情绪烦躁,还容易发脾气,大便比较干结,出现这种情况,孩子可能是积食了。
要想知道孩子是否积食,可根据以下症状来判断,符合其中的2-3条基本就可以判定为积食了。
1、看舌苔。每天观察舌苔,如果舌苔忽然变厚,或者一块红一块白,还有*苔,也是脾胃出问题了。
2、看下眼睑。中医认为下眼睑代表是胃,所以如果发现孩子下眼睑发红代表就是有食积胃热。
3、看睡眠。如果孩子一般睡眠都很好,这两天忽然夜里翻来翻去一会一醒,那也要注意,中医有句话叫胃不和而卧不宁。
4、呕吐症状。吃点东西就吐,这已经严重了,脾主升清,胃主通降,以降为和,现在不降反升。
5、闻口气。孩子这两天忽然口气很重,那也是积食了。
6、腹胀。肚子没吃什么东西,肚子也很胀,那也是积食了。
7、反复呼吸道感染、扁桃体发炎。积食的时候容易“化火”,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,所以就会上攻到扁桃体,小孩子就容易反复扁桃体发炎,呼吸道感染。
积食的小儿推拿手法
小儿推拿只推孩子的左手,刚开始手法以轻柔为主,不要追求效果,用太重的手法,让孩子疼痛或害怕,一开始要让孩子能适应推拿,别忘了用介质(淀粉、婴儿粉等),没基础的家长可以每个穴位多推一会。
推拿频率
基础保健:可每天推拿一次
疾病状态:每天2-3次都可以
1.清胃经
作用:清胃热、泻胃火、导积滞、降逆止呕。
次数:约—次
2.清大肠经
作用:清利肠腑,除湿热,导积滞
次数:约—次
3.揉板门
作用:健脾和胃、消食化滞,多用于防治食积、腹胀、食欲不振。
次数:约—次
4.逆运内八卦
作用:宽胸利膈、理气化痰、行滞消食。
次数:50~次
5.推小横纹
作用:退热、消胀、散结
次数:30~50次。
6.掐揉四横缝
位置:用大拇指的指甲逐个掐揉宝宝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、小手指 指关节处的四横纹。
作用:消食导滞,消除积食
次数:来回10次
7.下推七节骨
位置:七节骨位于背部正中线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,成一直线。
作用:泄热通便,多用于便秘、脱肛等症。
次数:50~次
8.分腹阴阳
作用:健脾和胃,理气消食,多用于防治腹痛、腹胀、消化不良、烦躁不安、夜啼等症。
次数:——次
9.摩腹
作用:消食,理气,通肠道
次数:-次
10.捏脊
作用:强身健体,健脾益气
次数:正捏3-5次
如果感觉推拿没有信心,可以配合下面药物或常贝小儿积食贴辅助治疗。
常见的消积药物有大山楂丸、四磨汤、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等,具体请结合孩子的具体病症征询医师的意见。
常贝小儿积食贴主要成分:山楂、陈皮、鸡内金、玄明粉、大*和甘草、花椒等,功能为消食化积、健脾和胃、泻火通便等,贴敷神阙穴、中脘穴。中药贴敷,更安全,更方便。
积食食疗方
鸡内金散
鸡内金数个鸡内金熔干,研成细末每日3次,每次1克,温开水送服
健脾开胃、消积导滞,适用于实证积食(吃多了,乳食内积导致的积食)
山药扁豆山楂粥
山药、白扁豆、粳米各50克,鲜山楂20克山药洗净,去皮,切丁;白扁豆、粳米洗净;山楂洗净,去核,切片。将山药、白扁豆、粳米、山楂一同放入锅中,加水煮粥即可三餐食用
健脾益气、消食化积,适用于虚证积食(脾胃虚弱导致的积食,这样的孩子一般比较瘦弱,面色发*,乏力,晚上睡觉不踏实,肚子经常胀,喜欢趴着,大便较稀,舌苔白腻)
混序常贝
一个专注儿童健康的品牌
长按指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