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季养生重在收

秋季从立秋开始,到立冬结束。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霜降节气。秋天到了,天气开始由热转寒,就是开始进入“阳消阴长”的过渡阶段。这个时节,从生物的角度来看,进入了“秋收”的阶段。人体也由夏季代谢旺盛阶段转变为代谢均衡。所以,秋季的养生,不能离开“收”这一原则。

所谓秋季养生的“收”,一是指“收获”。即经过一个夏天的锻炼,人体处在一个状态 的阶段。这个时候,继续锻炼对于身体状态已经不会再有更多增加,反而是继续大量运动会增加人体的损耗。所以,这个时候要见好就收,将一个夏天的锻炼成果收获,利用良好的身体状态,为日后到来的冬季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
另外,秋季养生的“收”还指“收手”。就是说,对于夏天的大运动量锻炼要逐步减少运动量;对于夏天高强度的工作要适当降低强调;对于夏天丰富多彩的夜生活,也要逐渐减少。总而言之一句话:该收手时就收手。进入秋季,随着锻炼逐步减少,人们应该将精力更多的放在维持身体状态上。

秋季养生秘诀1--预防疾病

秋天,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是好天气。比如在北京,秋天被认为是一年 的季节。秋高气爽,万里无云,气温也非常适合室外活动,所以秋天往往是北京旅游的旺季。在秋天天气好的同时,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,随着气温的逐步降低,秋天是一个容易患病的季节。无论是秋季的流感,还是咳嗽哮喘,都是一个多发季节。

所以,秋天养生最重要的是要预防疾病。尤其是感冒、咳嗽等,是多数人在秋天都将面临的一个威胁。流感感冒的根源是突然降温,造成流感爆发。虽然流感以往不是什么大病,很多人都可以自愈。可是,近年来先后爆发的“禽流感”以及“猪流感”(甲型流感),让流感成为了一种可能威胁人们生命的传染病。所以,预防流感就显得非常必要了。

预防流感的注意事项:

1.流感疫苗接种。流感疫苗是增强对病*免疫力的有效方法。

2.掌握灵活的穿衣方式。秋季早晚温度变化明显,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。

3.适量的室外运动。室外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宝宝身体抵抗力,也能够呼吸新鲜空气,加速身体新陈代谢。

4.室内环境保护。室内空气缓慢,大量流感病*积存在室内,定期消*可以及时杀灭病*,消除流感隐患。

5.注意饮食调理

6.保质保量的睡眠。

另外,还可以采取下列“九饮”方法增强人体抵御“外邪”的能力,预防感冒的发生。

  1.葱白饮:大葱白克,切碎煎汤,趁热饮。

  2.姜茶饮:生姜10片,茶叶7克,煎汤,趁热饮。

  3.菜根饮:大白菜鲜根克,切片煎汤,趁热饮。

  4.姜枣饮:生姜5片,大枣10枚,煎汤,趁热饮。

  5.萝卜饮:萝卜适量,切片煎汤,加食醋少许,趁热饮。

  6.三辣饮:大蒜、葱白、生姜各适量,煎汤,趁热饮。

  7.姜糖饮:鲜姜末3克、红糖(或白糖)30克,开水冲泡代茶饮

  8.桔皮饮:鲜桔皮50克,糖适量,开水冲泡代茶饮。

  9.菊花饮:菊花6克,开水冲泡代茶饮。

按照中医的观点,秋季对应人体的脏腑是肺。肺是“娇脏”,喜润怕燥。而秋天恰恰秋高气爽,天气干燥,所以秋天很容易造成肺的疾病,比如干咳等。如果对于肺燥不能及时采取措施的话,随着天气的逐渐寒冷,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支气管炎等病症。所以,秋季养生一定要注意养肺。

养肺可以通过饮食来进行。比如平时可多饮、多食生津润燥的汤水。如:雪梨炖冰糖。鲜雪梨一个约至克,去皮洗净切粗件放炖盅内,加适量冰糖和清水。隔水炖1小时后,饮水吃梨。功能滋阴润肺。民谣云:10月火为脏,不离白菜场。可用鲜白菜适量,蜜枣2—3个,同放瓦煲内,老火煲汤,清润而不燥,清甜可口。

秋季养生秘诀2--劳逸结合

前面已经说过,秋天是“收获”的季节,养生也要以“收”为基本原则。而如何体现“收”的原则呢?最主要的方式是注意劳逸结合。

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,进入秋天以后,感觉自己的身体状态非常好。所以,很多人到了秋天后,反而是要增加自己运动或劳动。实际上,这样做,是非常有害的。

因为人体在夏天的代谢旺盛,所以,多数人的身体素质,在夏天是上升的。所以,到了秋天的时候,往往是一个人一年之中身体 的时期。但是,随着秋天的到来,人体的代谢开始平衡,这个时候进行过多的运动或者劳动,身体消耗大,但是机体的机能补充却比夏天要慢。所以,时间一长,就会出现体质下降的现象。

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夏天天气过于炎热,很多地方都是酷暑。所以人们在夏天的时候,可以进行的各种娱乐活动相对单调。尤其是外出旅游,远远没有秋天那样感觉好。当刚刚进入秋天的时候,合适的气温,人们非常愿意进行夏天无法进行的室外休闲活动。

好的身体状态,加上好的天气情况,自然会让多数人有了痛快一下的心理。可是,要明确的一点是,这个时期,是人一年中身体状态 的时期。如果在进行运动、工作或者娱乐的过程中,主要及时休息,那么可以将这种状态维持,但是已经不可能再将身体提高到更高状态了。而如果在秋季不注意运动、劳动及娱乐中的休息,那么身体将进入下降的过程。

要知道,秋天过后,还有冬季。那个时候,才是最考验人体消耗的时期。如果秋天不为此做好储备,冬天身体必然经受严峻考验。人的身体实际上和自然规律是吻合的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是一年中粮食最多的时期。同样,人体也处在一年中 的状态。如果人们在秋天因为粮食多而挥霍粮食,那么冬天必然将面临没有粮食的窘境。同样,人体也是这个道理。

秋季养生秘诀3--重视食补

秋天是人体状态的一个高峰,随后人的身体必然将面临着不断消耗的考验。所以,对于养生爱好者来说,逐步摸索出一套秋天补充身体的养生方法。用民间的说法就是“贴秋膘”。就是通过多摄入高热量的食物,不断抵消人体的消耗。

从中医观点讲,“贴秋膘”并不是非常确切的。因为秋天不是四季中最冷的季节,需要在体内储藏更多能量的季节应该是冬季。应该说,从秋天开始,人应该开始逐步增加自己体内的热量储藏,这个过程是要一直持续到冬天,并且冬天摄入的热量要高于秋天的。

根据我的养生经验,总结出了以下几条秋季食补的原则:

1、应调理脾胃,而不是急于进补

由于夏季酷热,人们的饮食受到很大影响。经常出现食欲差,食量少等现象。而且,人们为了去暑而经常吃冷饮,食冰冻食物。这些都会对人体脾胃功能造成影响。严重的会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,出现胸闷、腹胀、厌食、消化不良、腹泻等症。

实际上,秋天的时候,由于气候整体是均衡的。所以,只要主要控制运动量,正常饮食的话,身体是可以平衡的。所以,秋天更重要的是调理好脾胃,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正常。这样,就可以确保人们可以通过食物来摄取足够的营养。

,脾虚患者。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、食欲不振、肢体倦怠、乏力、时有腹泻、面色萎*,这类朋友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,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,如茯苓饼、芡实、山药、豇豆、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食粥能和胃、补脾、润燥,因此,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,疗效更佳。

第二,胃火旺盛者。平素嗜食辛辣、油腻之品的朋友,日久易化热生火,积热于肠胃,表现为胃中灼热、喜食冷饮、口臭、便秘等。这类朋友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。适度多摄入些苦瓜、*瓜、冬瓜、苦菜、苦丁茶等,待胃火退后再进补。

第三,老年人及儿童。由于消化能力较弱,胃中常有积滞宿食,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。因此,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,不妨适量吃点山楂、白萝卜等消食、健脾、和胃的食物。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保和丸、香砂养胃丸等。

总之,在调理好脾胃之后,人体在秋天就会有一个可靠的保障。随着天气不断的变冷,冬天即将到来。这个时候,人们要开始通过更多的食物来为冬天储备能量了。比如鱼、各种动物瘦肉、禽蛋以及山药、莲子。此外,奶制品、豆类及新鲜蔬菜、水果均宜适量食用。

2、进补前先认清误区

秋天进补,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都知道的道路,已经成为了民族饮食文化的一部分。所以,一到秋天,如羊肉、狗肉、人参、鹿茸、肉桂等各种食物或药物就会畅销起来。但是,这些食物或者药物,都是温热的,适合阳虚体质者。而对于其他体质的人,则可能出现加重秋燥,甚至适得其反的效果。所以,在秋季进补之前,一定要搞清进补的误区。尤其是身体虚弱、患有慢性疾病的朋友, 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进补,以达事半功倍之效。

●不要无病乱补无病乱补,既增加开支,又害自身。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*,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,血中胆固醇增多,易诱发心血管疾病。

●不要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,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、阳虚、气虚、血虚之分,对症用药才能补益身体,否则适得其反,会 身体。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,但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。偏寒者畏寒喜热,手足不热口淡涎多,大便稀溏,小便清长,舌质淡脉沉细。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、口苦、口臭,大便干结,小便短赤,舌质红。

●不要过度进补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。认为“多吃补药,有病治病无病强身”是不可取的。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,可引起腹胀,不思饮食;过多服用维生素c,可致恶心、呕吐和腹泻。

●不要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。如多吃芹菜可防治高血压;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、顺气宽胸、化痰止咳;多吃山药能补脾健胃。日常服用的胡桃、花生、红枣、扁豆、藕等也都是补品中的佳品。

●不要重进轻出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专家为你分析白蚀症有何表现
白癜风医院诚信承诺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baibiandoua.com/bdjz/2583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