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针对脾胃虚弱的方子

出差在高铁上碰见中医教授,他给我一个针对脾胃虚弱的方子,我以为是汤药调理,后来听完他的解释,才发现是自己学识浅薄!

15年前,医院派去上海出差,回来的时候在高铁上碰见了一位医科大中医教授。起初不知道他的身份,我们俩人也是互不干扰,各干各的事情,后来我看他拿出了一本书《脾胃论》。我就有了好奇心,他难道也是中医?我开始跟他搭话,后来才知道,原来他是一位中医教授。我顿时有了敬畏之心。教授哎,还是中医教授,这得为我们培养出多少中医人!接着我就厚脸皮跟他请教问题,我们俩谈论了两个多小时,中间都不带听一下的,后来实在口渴到不行,我就拿出了保温杯。教授很惊讶地看着我,说:大夏天的,你拿着保温杯?我说:教授,我胃不好,很多年了,就算是夏天,也不能喝冷水。教授说:那你没调理一下?我说:吃了药,中药都吃了好多年了,但是总是不见好。教授说:我给你个方子吧,回去试试。但是听完他的方子,我觉得好像没什么特别之处,但是,经过他跟我的解释,我才明白了我自己的不足之处!中医上讲:“脾为后天之本”。故元气之充足,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,而后能滋养元气。若胃气之本弱,饮食自倍,则脾胃之气既伤,而元气亦不能充,而诸病之所由生也。1、运化中医认为,胃主纳,脾主运。即脾主运化,也就是运输和消化的意思。吃进去的东西首先到胃里初步加工,但还不能被人体直接利用,必须要被脾进一步运化才能产生精微营养物质,才能被身体利用。生成精微物质后,脾还要上输到肺,再靠气血的运行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进行滋养。2、水液代谢这点和湿气有直接关系,如果代谢失常,那么痰湿,湿热等等都来了。有一句经典总结“诸湿肿满,皆属于脾;脾病生湿;脾为生痰之源”。3、统摄血液中医称脾为“气血生化之源”。当脾正常运作的时候,能够较快地过滤血液中出现的有*和有害的物质,从而保证血液的健康,为人体的正常运转保驾护航。1、嘴唇发白、没有血色,显得非常干燥,容易爆皮、裂口子。口臭、牙龈肿痛等2、鼻腔干燥、嗅觉失灵、流清鼻涕、鼻子出血3、眼睛容易疲劳,看不清东西。4、舌边齿痕(如锯齿状),睡觉流口水5、有食欲想吃,但吃几口就饱了,饭量变小;6、大便不成形、稀溏;7、身体沉重困倦乏力,嗜卧多睡或饭后困倦欲睡等1、健脾、通胃对于现在的人来说,普遍都是吃的多,运动少,工作压力大,多见心情抑郁,很容易导致痰湿内滞。痰湿的源头来源于脾,通过健脾、以及胃部的以通为补,把积累在胃部的多余有害物质排出体外,此时更有利于健康。2、升脾气、降胃气《临证指南医案》说,脾宜升则健,胃宜降则和。脾气升,其实,就是指脾对水谷精微、宗气的发散与输布。古人朴素的认识观点,从上而下、从内而外的发散是一种“势能”。所以,人体从饮食中汲取的水谷精微,如果要供给全身各处,这就需要脾气的上升。“胃主降”就要好理解了。因为胃是一个“腐熟”水谷的腑,其实胃就相当于一个对于食物进行消化、加工的容器场所,此时胃气的降,说的就是把体内的浊气降下来,然后排出体外。方法如下:用山药、茯苓、芡实、陈皮、炒薏米、白扁豆、莲子、炒麦芽。在这里面,山药、莲子、薏米有醒脾开胃,清虚脏腑之功,能够唤醒脾胃,带走身体上的浊气,帮助消化。茯苓、麦芽、山楂能够滋养气血,通利血脉之功,对脾胃的负担是最小的,在滋补上的作用总是缓慢而有力,就好像朋友一样,温和的滋养气血。白扁豆和芡实能够保护脾胃,主要是给脾胃上一层保护伞,让“补”的过程更加平缓。如果你也属于,可以试试这个方法,如果觉得配比较为麻烦,可以试试下面的同款。

¥5八珍粉买2送1养脾胃山药茯苓芡实薏苡仁百合陈皮早餐无添加剂淘宝¥购买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baibiandoua.com/bdjz/11767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