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,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,秋天的第1个节气。此时,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,太阳到达*经°。
开始时刻:年8月7日,14:53:48
阴历日期:六月(小)廿九,星期六
结束时刻:年8月23日,05:34
四季养生讲究“春生-夏长-秋收-冬藏”,立秋是收的开始,天地万物随着阳气下降开始逐渐萧条。
立秋了,大环境天地之间,阴阳之气悄悄开始转变,阴阳之气从夏长变为秋收,从夏浮变为秋降。然而我们体感会觉的夏季的暑热仍在延续。
特别是在广西南部,秋天的感觉很短,仿佛夏天就直接入冬了,在南宁没到12月,都觉得还是夏天。
其实立秋后热也是正常的,因为自8月7日立秋到8月9日,我们仍处在炎热的“中伏”里,等8月10日至8月19日,还有10天的“末伏”等着我们。
“立秋”这天还处在中伏期间,酷暑并没有过完,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,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。
所以,此时养生应该注意这三个方面,给安然过秋冬打好基础。
壹立秋后十日,瓜宜少食
即便立秋了,天气还是很热,很多人还是该怎么吃冷饮继续吃,该怎么吃西瓜继续吃。
明朝《遵生八笺》曾说过:立秋后十日,瓜宜少食。
这里的瓜不仅仅是指西瓜还有苦瓜,*瓜,还有那种一个个小香瓜都要少吃。
为什么?因为瓜类本来就是夏天盛产的,立秋后就要少吃了,民间常说:秋瓜坏肚。
当节气变化了饮食起居也要跟着变化,这就是顺应天时。有些地方立秋的习俗就是吃西瓜,立秋这天吃过瘾后,过了此日,便不可再食。
还有茄子也是,清代 医学家王孟英曾说过:茄子,秋后者微*,病人勿食。
从中医来看,立秋后天地阳热之气开始下降,对应人的阳气也开始由肌表入里,此后再吃太多生冷瓜果,是伤阳的,阻碍阳气内收的。
贰调脾在先,进补在后
一夏无病三分虚,一个炎热的夏天过完,大家或多或少都会脾胃偏弱,一方面疰夏(暑湿困脾)一方面是生冷吃多了。所以八月往往是腹泻的高发季。
接下来暑热下沉,暑湿退散,气候转凉人的胃口也会慢慢变好,这时候万万不可马上“贴秋膘”进补,因为脾胃还虚弱着,正确的做法是努力调养一下脾胃,为后面的秋冬进补打好基础。
怎么调脾胃呢?饮食上适当吃一点白扁豆,炒薏米,山药,芡实,银耳,莲藕,这些都是脾胃喜欢的食物。早上也可以做做八段锦调理脾胃。
视频集萃堂中医馆叁
收敛神气,从容不迫
在立秋之后,还处于三伏中的末伏,午后的阵雨逐渐减少,因此被大太阳一晒,白天暑气甚浓,人的情绪难免受此天气影响而燥热心烦,所以白天尽量还是要躲在室内。
到了夜晚就会有诗中“一枕新凉一扇风”的清凉,加上立秋后天清月明,夜晚时情绪相对平稳舒适,可以约上家人朋友,乘凉、谈天、散步。
《内经》有言:使志安宁,收敛神气。意思是劝解人们收着点,淡定点,凡事看开一点,慢慢把自己的心神、心思收回来了。
正所谓“秋收冬藏”,没有阳气能量的蓄积,哪来的春生夏长?
图网络集萃好文推荐(点击可阅):
气虚乏力还便秘?温中补虚,拯救便便不畅的友仔友女!
夏末给孩子养心护阳,吃点酸的敛心气,吃点甜的健脾土
非必要不离桂!以防万一,给家人和自己配一个防病香囊
厨房里这一物加淡豆豉熬汤,风寒引起的感冒咳嗽一扫光一夏无病三分虚,暑热消耗正气,伏天很适合喝一杯它!
脾气大、急躁、焦虑不安、经常失眠?你缺一碗酸梅汤!
医馆入口指示图—END—
喜欢,就点个“在看”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