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特色秋季养生上篇

秋季的特点

金秋三月,从立秋开始,到立冬之前为止,包括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等六个节气。秋季,自然界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即“阳消阴长”的过渡阶段。秋季,气温开始降低,雨量减少,空气湿度相对降低,气候偏于干燥。

从中医节气看,中秋是气候转换的分界点。中秋之前算早秋,一过中秋,天气明显转凉,早晚温差大,人体新陈代谢渐缓,尤其老人、小孩,抵抗力弱容易感冒、咳嗽。除了上呼吸道毛病外,有些人甚至会皮肤干燥,或腹泻、便秘等肠胃功能失调。

养生之道

中医认为,秋主收,燥为秋之主气。在秋季养生中,专家提出:早睡早起、收神“蓄阴”;饮食清润,补益“滋阴”;适量运动,内敛“护阴”;适当秋冻,防病“养阴”;巧用药物,辩证“补阴”的理论。秋季必须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,凡起居、饮食、精神、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“养收”这一原则。

一、起居调养

秋季,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、闭藏,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。早起,以顺应阳气的舒长,使肺气得以舒展。有人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过调查研究,发现这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,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,而秋季适当早起,可减少或缩短小血栓形成的机会,这对于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意义。

秋燥,常会使人的皮肤和口角干裂,皱缩增多,口干咽燥。还可见毛发脱落增多,大便亦易干结。这时应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和湿度,要适当多吃水果和补充水分。秋令气温多变,因而应多备几件秋装,酌情增减。

二、饮食调养

秋属肺金,主收。酸味收敛补肺,辛味发散泻肺。秋天宜收不宜散,所以,要尽可能少食葱、姜等辛味之品,适当多食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。秋燥津液易伤,引起咽、鼻、唇干燥及干咳、声嘶、皮肤干裂、大便燥结等燥症。因此秋季在饮食上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,如百合、银耳、山药、秋梨、藕、鸭肉、柿子、芝麻等,以润肺生津、养阴清燥。秋季饮食除了以酸、润为主之外,还须注意的是,夏季过后,暑气消退,人们食欲普遍增加,加之秋收食物品种丰盛,此时不宜过多进补,以免“饮食自信,肠胃及伤”。

秋季饮食调养应遵循“养阴防燥”的原则

饮食宜养阴,滋润多汁

具体方案

1

养肺为要

秋气内应肺。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,是人体真气之源,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。秋季气候干燥,很容易伤及肺阴,使人患鼻干喉痛、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,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。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,如银耳、甘蔗、燕窝、梨、芝麻、藕、菠菜、鳖肉、乌骨鸡、猪肺、豆浆、饴糖、鸭蛋、蜂蜜、龟肉、橄榄。多食芝麻、核桃、糯米、蜂蜜、甘蔗等,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。此外还可适当食用一些药膳,如:蜂蜜蒸百合、橄榄酸梅汤等。

2

少辛增酸

秋季,肺的功能偏旺,而辛味食品吃的过多,会使肺气更加旺盛,进而还会伤及肝气,所以秋天饮食要少食辛味食物,如:葱、姜、蒜、韭菜、辣椒等。在此基础上多吃些酸味食物,以补肝气,如:苹果、石榴、葡萄、芒果、樱桃、柚子、柠檬、山楂、番茄、荸荠等。

3

宜多吃粥

初秋时节,天气仍较热,空气潮湿,闷热蒸人,且秋季瓜果成熟,难保人们不贪食过度,这些均会伤损脾胃,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,既可健脾养胃,又可带来一日清爽。

秋天常食的粥有:山楂粳米粥、鸭梨粳米粥、兔肉粳米粥、白萝卜粳米粥、杏仁粳米粥、橘皮粳米粥、柿饼粳米粥等。

4

宜补充健身汤

秋季饮食以滋阴润燥为原则,在此基础上,每日中、晚餐喝些健身汤,一方面可以渗湿健脾、滋阴防燥,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补营养、强身健体。

秋季常食的汤有:百合冬瓜汤、猪皮番茄汤、山楂排骨汤、鲤鱼山楂汤、鲢鱼头汤,鳝鱼汤、赤豆鲫鱼汤、鸭架豆腐汤、枸杞叶豆腐汤、平菇豆腐汤、平菇鸡蛋汤、冬菇紫菜汤等。

5

宜多吃鱼

秋天是需要进补的季节,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进补导致肥胖,不妨吃点鱼肉,鱼肉脂肪含量低,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、护心和防癌的作用。

(1)鲫鱼:又名鲋鱼,味甘性温。功效为利水消肿、益气健脾、通脉下乳,清热解*等,主治浮肿腹水、产妇乳少、胃下垂、脱肛等症。

(2)带鱼:可补五脏、祛风、杀虫,对脾胃虚弱、消化不良、皮肤干燥者尤为适宜。可用作迁延性肝炎、慢性肝炎辅助疗法。常吃带鱼还可滋润肌肤,保持皮肤的润湿与弹性。

(3)青鱼:有补气养胃、化湿利水、祛风解烦等功效。食用可治疗气虚乏力,胃寒冷痛、脚气、湿痹、疟疾、头痛等症。青鱼所含锌、硒、铁等微量元素,还有防癌抗癌作用。

(4)鲤鱼:味甘性温。有利尿消肿、益气健脾、通脉下乳之功效。主治浮肿、乳汁不通、胎气不长等症。

(5)草鱼:又称鲩鱼,有青鲩、白鲩两色,味甘性温,有平肝、祛风、活痹、截疟之功效。古人认为,鲩鱼肉厚而松,治虚劳及风虚头痛,以其头蒸食尤良。

(6)泥鳅:味甘性平,有暖中益气、清利小便、解*收痔之功效。泥鳅肉质细嫩,营养价值很高,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。可治湿热*疸、小便不利、病后盗汗等症。

鱼肉中的维生素d、钙、磷,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。

饮食搭配

向上滑动了解五谷小百科

五谷杂粮

五谷是指:稻谷、麦子、大豆、玉米、薯类,同时也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,而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,所以五谷也是粮食作物的统称。

在《*帝内经》中,五谷被称之为:“粳米、小豆、麦、大豆、*黍”,而在《孟子滕文公》中称五谷为“稻、黍、稷、麦、菽”,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“大麦、小麦、稻、小豆、胡麻”,再而后便是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谷类有33种,豆类有14种,总共47种之多。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五谷泛指五类作物,即“悬、藤、根、角、穗”。

而古代的“五谷”一词,一般是指的是:粟、豆、麻、麦、稻;同时五谷亦可为泛词,泛指农作物或农产品。可延伸为含谷类或以土生作物为原料的食品和饮品等。

五谷杂粮是人体补充能量必需的基础饮食,是维持生理活动最重要的营养来源。但现在很多人却觉得一碗米饭没什么营养,营养都在菜里,干脆把米饭等主食给省了,完全用蔬菜和水果来代替。这样下去势必导致体内营养的失衡,危害到健康。

科学研究证明,一个人每天应该摄取-克的谷类食物,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。在一年之中,任何一个季节的饮食都离不开五谷杂粮,尤其是秋季干燥渐冷的气候对人体造成的影响,更需要这些五谷杂粮来抵御干燥,达到抗秋燥和养生保健的目的。

五谷杂粮的种类繁多,以下几种在秋季使用更能发挥其 的功效:

1

花生是“十大长寿食品”之一,富含维生素、蛋白质、脂肪、核*素、不饱和脂肪酸和钙、磷等,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花生悦脾和胃、润肺化痰、滋养补气、清咽止痒。”《药性考》中也说:“食用花生养胃醒脾,清肠润燥。”可见其对脾胃失调、咳嗽气喘、贫血、便秘、肠燥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,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品。花生在食用时要连着外皮一起吃,这样既能补虚又能止血,尤其适合妇女孕期和手术病人恢复期和病后体虚的人食用。

2

红薯被人们称为“土人参”,是一种味美价廉的长寿食品。其味甘性平微凉,能够生津止渴、润肺滑肠、补脾益胃、通利大便,还具有抗癌作用。红薯是低热量、低脂肪的食品,还能阻止碳水化合物变成脂肪,在秋季食用能够起到减肥的作用。但是红薯不可一次食用过多,否则会出现烧心、肚胀排气等症状,糖尿病人、胃溃疡和胃酸过多的人也不宜食用。

3

芝麻:《神农本草经》中说,芝麻能够“补五内、益气力、长肌肉、填精益髓”。芝麻中的维生素E能防止 化脂质对皮肤的危害,治疗各种皮肤的癌症,使皮肤更加白皙光泽,其养血的功效对皮肤粗糙、干燥也有很大的改善作用。秋季气候比较干燥,此时多食用一些芝麻会使皮肤变得细腻光滑、红润光泽,并且吃多了也不用担心会发胖。

4

除了以上几种杂粮外,白米、小米、糯米、玉米、黑豆等也是非常适宜在秋季食用的。

其他饮食调养作用一览表

百合

有补肺、润肺、清心安神、消除疲劳和润燥止咳的作用。

山药

其特点是补而不滞,不热不燥,不论男女老幼、有病无病、体健体弱,都适合食用。

白扁豆

初秋,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汤服,可消暑热、化暑湿、健脾胃、增食欲。

生藕能清热生津止渴;熟藕能健脾开胃益血。有“暑天宜生藕,秋凉宜熟藕,生食宜鲜嫩,熟食宜壮老”的说法。

*鳝

入秋食鳝,不但补益力强,对人体血糖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,烧鳝段、清炖*鳝、炒鳝丝、*鳝粥等均可。

栗子

有健脾养胃、补肾壮骨的作用。

胡桃

能补肾固精、温肺定喘,又能益气养血、润燥润肠。

苦瓜

苦瓜有清热祛心火,解*,明目,补气益精的作用。

文稿:陈生

美编:杏

欢迎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北京如何治疗白癜风
天津治疗白癜风医院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baibiandoua.com/bdzy/883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