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已经进入冬季,很多人一遇到这种寒凉的天气,就会发现自己整天困乏无力,无精打采,早上起床困难,头晕脑胀,好像得了什么大病一样。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?究竟身体哪里出现了毛病?
如果你伸出自己的舌头,观察下舌头的边缘,如果舌头边缘有锯齿或者有白白的舌苔,就像下面这种:一旦舌头出现这种信号,说明你体内有严重的湿气,一旦被湿气缠身,那么后果非同小可。
什么是湿气?
湿为长夏的主气,长夏即农历六月,时值夏秋之交。若湿气淫胜,伤人致病,则为湿邪。湿邪为病,长夏居多,但四季均可发生。
湿气的表现引起湿气的原因是什么?
很多人以为湿气离自己很远,其实,熬夜、嗜荤、贪凉、喝酒、缺少运动、吹空调、穿的少、月子里受风、工作压力大、地处湿气重的地区或者房间不通风透气,都极易加重人体内的湿气。
为什么要及时治疗湿气?
中医养生专家吴立新说,湿气乃万病之源,人体的 缓慢而隐蔽,尤其需要早发现早治疗。湿气不会自愈,放任不管湿邪会一步步侵害人体的健康,起初是引起舌苔厚腻泛*、皮肤起疹起痘,稍重时,胸闷乏力、体态困乏、咽喉肿痛、大便不成形;进一步发展,会出现关节疼痛,体型肥胖;久而久之还会引起脂肪肝、哮喘、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等疾病,甚至是恶性肿瘤。
湿气人群同时也可能是肾虚人群,妇科疾病人群,肥胖人群,脱发人群,长痘人群。
然而,大部分人都是健康方面的外行,他们发现自己肾虚就开始补肾,长斑长痘就去购买祛痘祛斑霜,脱发就去买防脱洗发水。完全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,没有找到病根。
所以中医指出祛湿最根本的是要扶阳。当人体阳气充足时,湿邪就不会造成影响。
中医是如何正确的祛除湿气的呢?其实中医对湿气的祛除有严密的逻辑和方法,早在东汉《伤寒论》和金代《脾胃论》都有论述。正确的祛湿的方法一定会遵循这样的原则:
1、主责:健脾健胃、利水渗湿
2、在内:兼主责更益肾宣肺、清心净肝、促肠胃等调和五脏六腑。湿气的根源在于脾虚,虽首责脾,实非局限在脾。所以真正的中医祛湿的时候,必然会用健脾健胃的药材再配合利水渗湿的药材,同时兼顾五脏六腑才能真正从根本去湿。
3、在外:针对湿气引发的表症同时用药,短期消除表症,常常几天就见效,让湿气重的人能增强信心,长期坚持吃下去。
中医推荐的祛湿名方由五大中药食材:薏米、白扁豆、赤小豆、芡实、红枣。故此方名为:湿清饮。
1.红薏米:
又名薏苡仁、苡仁、六谷子,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。其性凉,味甘、淡,入脾、肺、肾经,具有利水、健脾、除痹、清热排脓的功效。薏米具有容易被消化吸收的特点,不论用于滋补还是用于医疗,作用都很缓和。
2.白扁豆:
国家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的《中国药典》里说:白扁豆“健脾胃,清暑湿,用于脾胃虚弱、暑湿泄泻、白带”。其性味甘微温,入脾胃二经,有补脾胃,和中化湿,消暑解*的功效,主治脾胃虚弱、泄泻、呕吐、暑湿内蕴、脘腹胀痛、赤白带下等病,又能解酒*。
3.赤小豆:
性平,味甘、酸,能利湿消肿(水肿,脚气,*疸,泻痢,便血,痈肿)、清热退*、解*排脓。有利尿作用,对心脏病和肾病、水肿患者均有益。富含叶酸,产妇、乳母吃红小豆有催乳的功效。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、降血压、降血脂、调节血糖、预防结石的作用。
4.芡实:
其性平,味甘、涩。益肾固精,健脾止泻,除湿止带。主治遗精、滑精、脾虚久泻、小便不禁、淋浊、带下等。中医养生学认为,芡实可抗衰延年,不仅是女人的“不老米”,也是男人的“长寿米”。
5.红枣:
中国的草药书籍《本经》中记载到,红枣味甘性温、归脾胃经,有补中益气、养血安神、缓和药性的功能;而现代的药理学则发现,红枣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糖类、有机酸、维生素A、维生素C、多种微量钙以及 酸等丰富的营养成份。
湿气不是重大疾病,却隐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中,早发现早调理。事不宜迟,早喝湿清茶,湿气早不见。
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