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https://yyk.familydoctor.com.cn/2831/
每年农历五月,蜈蚣、*蛇、蝎子、壁虎和蟾蜍,这五种民间盛传的五大*物开始频繁出现,所以被称为五*月。这其实是因为气温升高,植物繁盛,适合它们生长。
我们身体的*物也是如此,在农历五月的时候,会因为外界温度上升,而在身体里堆积,尤其是湿气。根据《*帝内经》五运六气理论的预测,今年尤其是上半年湿气会比较重,我们人体内的湿气也会由于外界的湿气增多而严重。
比祛湿更难的是防湿。湿浊就像油烟机上的油垢,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,同样,祛湿也不是一两天能搞定的事。最重要的并不是找个很厉害的祛湿方子一喝灵,而是要改掉日常生活中招湿生湿、影响湿气运化的坏习惯。
6个招湿坏习惯
一、好喝酒
这是加重体内湿*的关键因素,中医认为“酒助湿邪”,因此酒精一定要少碰,更不能无节制地喝酒。
二、重口味
很多人喜欢吃“重口味”的食物,而这种油腻、过咸、过甜的食物吃太多容易造成身体湿气郁积,影响肠胃功能。“肥甘厚腻碍脾,生冷寒凉败胃”。腻腻的食物吃多了,都会导致脾胃受伤。甜腻的奶茶、蛋糕,油腻的烤肉……越是看起来诱人的东西,伤起人来也越狠。
脾胃受伤后,功能变弱,吃进去的食物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,运化水湿的能力也差,时间一久,气血不足,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能及时排出去,堆积在一起腐败发酵,就会变成痰湿、湿热、浊气。
三、睡不够
从中医角度看,脾虚型体质的人更加容易出现睡眠障碍,而“脾为湿土,喜燥恶湿”,脾虚与体内生湿是互为因果的关系。建议大家养成不熬夜的习惯,睡前拉拉筋或者泡泡脚,有助于改善睡眠。
四、少运动
体力活动明显不足,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坐着,上班坐在桌前,下班以车代步。很多人常说“我一天到晚都很忙,哪有时间去锻炼”。殊不知,腾不出时间锻炼的人,早晚要腾出时间看病。不爱运动的人常常会出现四肢沉重、全身乏力等湿气重的表现。越是不爱运动,体内蓄积的湿气越排不出去,慢慢地疾病就会找上门。
《*帝内经》讲“久坐伤肉”,脾主肉,肉伤则脾亦受损。脾有个重要的作用,是要把胃消化水谷而得的谷气布化全身的,久坐伤肉碍于运化,水液的代谢也会跟着出问题,身体的湿浊废水就会越来越多,往往口渴喝水很难解渴,还小便频繁。
不动,最明显的就是阳气会虚衰下来。因为动能升阳,阳气是湿气的大克星,缺乏运动的话,身体的阳气很难被激活,那么湿气泛滥几乎是必然结果。
要养成适当运动的习惯,如快走、跑步、游泳等,能够促进身体器官的协调运作,加速排湿。
五、爱吃凉
中医认为,过食生冷食物或者凉性蔬果,容易导致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停滞,为外邪侵入创造机会。因此大家要注意不可过量食用,烹调时 加入姜、葱、花椒等来中和食材的寒凉性质。
六、思虑过度
李东垣在《脾胃论》中说,思劳、体力过度消耗、饮食不节是导致脾气损伤的主要原因。其中,思劳应该排在首位,经曰:思伤脾。特别是对现代人来说,过度劳心,被欲望所伤,是现在人脾气损伤的关键。
脾气在五脏中,和心、肝都有关系,火生土,木克土。心是脾之母,而肝是克伐脾气的,所以脾气的强健情况和心是否忧思、肝是否气郁有直接关系。脾主化、主思,既消化食物,也运化思想。但不论化还是思,都得消耗脾胃能量,超过了脾的负荷,脾就会罢工。
湿气入体的表现
1.起床时看感觉
早晨起床时还觉得困倦、四肢沉重,尤其是小腿肚子发酸发沉,手脚冰冷,人也懒得动弹,说明你体内湿气重了。
2.穿衣时看皮肤
皮肤总爱起疹子,有时手脚患有小疱疹甚至脱皮,脸上、头发总爱出油,黏腻不舒服。
3.洗漱时看舌苔
“舌为心之苗,又为脾之外候”。如果舌苔白厚,看起来滑而湿润,则说明体内有水湿;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、发*发腻,则说明体内有湿热。
4.入厕时看大便
大便经常粘在马桶上,一箱水还冲不净,而且总有排不净的感觉,说明体内有湿气了。
5.刷牙时看恶不恶心
有些人一刷牙就呕吐、恶心,嗓子里边总是有不干不净的感觉,想吐痰也吐不出来,也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。
6.吃饭时看胃口
没有原因的胃口不佳、胸腹闷,容易拉肚子。脾湿导致的腹泻不一定是因为病菌,而是脾胃失和造成的,使用抗生素往往并没有效果。
如果你也有上面的情况,说明你体内湿气较重,要及时排出来。
健脾可祛湿
中医的脏腑学中把脾成为后天之本,和先天之本的肾相对应,脾是主运化的,把我们吃喝的东西转化成气血,然后再运到全身的脏腑器官,其次,脾主生清,身体和外界和相通的,所以清气往上走,浊气往下走,而推动清气往上走的就是脾气,这就是脾生清。
夏季湿气当令,人体中的脾此时最旺盛。湿在中医里又叫“阴邪”,而脾为至阴之脏,喜燥恶湿,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。同时,脾主运化水液,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 脾阳,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“湿邪”的侵入。所以祛湿 的办法就是健脾。
小编给大家推荐有助于祛湿健脾的几种食材。
1、薏米
我们都很熟悉红豆薏米的组合,其实绿豆和薏米搭配也有很好的效果。
薏仁归脾、胃、肺经,具有健脾渗湿、清热利水的功效。薏仁多糖含量丰富。
2、山药
《药典》说山药归脾、肺、肾经,这才是养肺的正确姿势,色白入肺之余,既补养了后天之本脾经,又照顾到先天之本肾经,
《神农本草经》里则记载:「山药味甘温,补虚羸,除寒热邪气;补中,益气力,长肌肉;久服耳目聪明,轻身,不饥,延年。」
所以山药的补养是由内而外的,并不是虚假繁荣表面美好。肾养好了精神就足,脾养好了气血就旺;肺朝百脉,肺养好了,补足的气血才能真正通达到每个细胞每个毛孔。而且性味平和,体质寒热都适合。
这款山药粥,平时煮着喝!
食材准备:小米50克、山药1根、清水适量
制作方法:
1.山药切小段洗净上锅蒸熟,蒸到筷子很容易戳进去就熟了;
2.开水下小米,大火煮开,转中火开盖煮约30分钟,小米中火煮的时候用勺子不时的搅拌一下,防止糊底。
3.山药蒸熟去皮碾碎,把山药泥倒入小米粥中;
4.边煮边搅,煮着翻滚浓稠即可;
5.喜欢甜的可以加点红糖,撒点枸杞,健脾养气血。
现在人们生活普遍忙碌,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在为生计奔波,每天花费太多时间去调制养胃的食谱也不太现实。
恰好这个糕能够帮你,快捷、方便、易携带,无论是出门在外、还是办公,来上一块养胃。
这个糕是用糯米、薏苡仁、茯苓、白扁豆、山药、莲子、芡实、山楂、红枣这几种的食材做成的。
软糯,肉质细腻的垆土铁棍山药,不仅营养高于普通的山药,味道也好,甘甜,老人小孩都爱吃;
潮州的土地肥沃,养出来的芡实也是色白粒大的,散发一股清香的味道;白扁豆,可是祛湿解暑的佳品,也是脾胃喜爱之物。
薏苡仁我们都吃过,也就是薏米,有着生命健康之禾的美誉,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,矿物质、膳食纤维等,是一种营养均衡的谷物。
莲子,味道甘甜,吃起来清新爽口,尤其是它的莲心,很下火,正适合夏季食用
山楂,酸酸甜甜,可以生吃也可以做成果脯果糕,像是上面油腻的东西吃多了,来两颗山楂,感觉瞬间就没那么腻得慌了。
但光有好的原料还不够,制作工艺也是很重要的,要保证其中的营养不流失,同时还得兼顾口感,找到好的比例搭配。
经过12道工艺,保留了原有食材的营养,在进行低温烘焙,咬上一口,充满糯米的清香,软糯香甜,咬上去不同于干得掉渣的糕点,这个吃下去也不噎得慌,而且是用的麦芽糖,甜度适中,吃不了太甜的朋友,也可以放心吃。
像是我们偶尔外面聚餐放纵一下,就可以来上一块。如果早上来不及吃早饭,吃两颗垫垫肚子也是不错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