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进一步做好近期我省冬春季节流感等预防工作,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,保障人民群众健康,在广东省中医药局指导下,省级中医治未病指导中心(医院)专家牵头根据广东气候及体质特点,按照中医治未病理论,编制了《广东省年冬春季节中医药扶正固本养生保健指引》,推荐适合当下时令的药食同源方案以及一系列适合大众的生活方式、汤膳茶饮建议,以固本纠偏、防病强身,供大众结合实际选用。内容如下:
去年己亥年冬天为暖冬,今年庚子年春天全国又可能遭遇春寒,“春时应暖而复大寒……冬时应寒而反大温,非其时而有其气”,疫病容易流行;加上岭南地区气候多潮湿、人群体质具有“阳气不足、上热下寒、湿气偏盛”的特性,时下又正值冬春季节转换,寒热变化无常,更是容易导致疫病传播。中医认为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通过调理体质、固本强基,有助预防及降低流感易感性。
一、药食同源方及煎服方法
1号方——适用于体质平和人群(平素身体健康,无明显寒热偏颇者)
组成(3人分量):*豆、黑豆各50克,北杏仁(去皮苦杏仁)15克(打碎),瘦肉克,陈皮1瓣,生姜30克,紫苏叶10克(鲜品更佳)。
煎煮方法:豆类用清水浸泡30分钟;猪瘦肉洗净切成肉沫后备用;瘦肉及紫苏叶之外的各种食材加水-ml毫升,大火滚开后转小火煮40分钟,加入肉沫及紫苏叶,再煮5-10分钟,加入适量食盐调味后即可饮用。
服用方法:煲汤饮用,饭后1小时温服。近1个月可以每周连续服用3天,或每2-3天服1次。
2号方——适用于体质偏虚夹湿型人群(平素怕冷怕风,四肢偏凉,不耐寒凉,胃口欠佳,大便稀烂者)
组成(3人分量):黑豆50克,*豆50克,紫苏叶15克(鲜品更佳,干品亦可),葱白3-4根(南方小葱的白色部分,包含须、根),生姜50克(切片),炒白扁豆30克,陈皮10克,红枣25克(约),生甘草10克。
煎煮方法:豆类用清水浸泡30分钟;所有食材加水毫升,大火滚开后转小火煮40分钟,大约煮成毫升。
服用方法:7-17岁每天服用-毫升,18岁以上每天服用-毫升,饭后1小时温服。近1个月可以每周连续服用3天,或每2-3天服1次。
3号方——适用于体质偏实夹湿热型人群(平素口干口苦,大便干结或粘腻不爽,颜面油腻,容易咽痛,口腔溃疡者)
组成(3人分量):*豆50克,北杏仁(去皮苦杏仁)15克(打碎),生姜30克(切片),薏苡仁15克,淡豆豉15克,青皮10克,陈皮5克,葛根20克,蒲公英10克,生甘草10克。
煎煮方法:*豆、薏苡仁先用清水浸泡30分钟,所有食材加水毫升,大火滚开后转小火煮40分钟,大约煮成毫升。
服用方法:7-17岁每天服用-毫升,18岁以上每天服用-毫升,饭后1小时温服,可以连续服用3天。
注意: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,处方请去*豆,加芦根15-20克。3号方孕妇慎用。
二、生活方式建议
建议在中国疾控中心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