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学堂五陈皮

文章综合执业药师教材、中国药典(年版)、《常用中药鉴别真伪》及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会中药材图像数据库,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等网络资料!下面是今天分享的内容:

补脾消积口服液——经典组方

成份:水红花子,山楂,鸡内金,六神曲,陈皮,槟榔,白术,白扁豆,大枣。

陈皮

来源

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。

别名

橘皮、贵老、*橘皮、红皮、橘子皮,广橘皮。

图片

化学成分

陈皮中含有川陈皮素、橙皮苷、新橙皮苷、橙皮素、对羟福林、*酮化合物等。陈皮挥发油含量为1.5%-2.0%,广陈皮挥发油含量为1.2%-3.2%,其成分有α-侧柏烯、柠檬烯等。

加工炮制

采收加工

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收果皮,晒干或低温干燥。切丝,生用。

炮制方法

陈皮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抢水洗净,润透,切丝,晒干或阴干。

分布区域

在江苏、安徽、渐江、江西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均有栽培。

性味归经

辛、苦,温;归脾、肺经

相关配伍

1、治中焦寒湿脾胃气滞,脘腹胀痛、恶心呕吐、泄泻等,常与苍术、厚朴等同用,如平胃散(《和剂局方》)。

2、治食积气滞,脘腹胀痛,可配山楂、神曲等同用,如保和丸(《丹溪心法》)。

3、治外感风寒,内伤湿滞之腹痛、呕吐、泄泻,可配藿香、苏叶等同用,如藿香正气散(《和剂局方》)

4、治脾虚气滞,腹痛喜按、不思饮食、食后腹胀、便溏舌淡者,可与*参、白术、茯苓等同用,如异功散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)。

5、治脾胃气滞较甚,脘腹胀痛较剧者,每与木香、枳实等同用,以增强行气止痛之功。

6、治呕吐、呃逆,常配伍生姜、竹茹、大枣,如橘皮竹茹汤(《金匮要略》)

7、治脾胃寒冷,呕吐不止,可配生姜、甘草同用,如姜橘汤(《活幼心书》)。

8、治湿痰咳嗽,多与半夏、茯苓等同用,如二陈汤(《和剂局方》);若治寒痰咳嗽,多与干姜、细辛、五味子等同用,如苓甘五味姜辛汤(《伤寒论》);若脾虚失运而致痰湿犯肺者,可配*参、白术同用,如六君子汤(《医学正传》)。

9、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,可配伍枳实、生姜,如橘皮枳实生姜汤(《金匮要略》)。

主治病证

1、脾胃气滞证:本品辛行温通,有行气止痛、健脾和中之功,因其苦温而燥,故寒湿阻中之气滞最宜。

2、呕吐、呃逆:陈皮辛香而行,善疏理气机、调畅中焦而使之升降有序。

3、湿痰、寒痰咳嗽:本品既能燥湿化痰,又能温化寒痰,且辛行苦泄而能宣肺止咳,为治痰之要药。

4、胸痹:本品辛行温通、入肺走胸,而能行气通痹止痛。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3-10g;或入丸、散。

使用注意

气虚证、阴虚燥咳、吐血证及舌赤少津、内有实热者慎服。

相关论述

1、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胸中瘕热,逆气,利水谷,久服去臭,下气。”

2、《本草纲目》:“疗呕哕反胃嘈杂,时吐清水,痰痞咳疟,大便闭塞,妇人乳痈。入食料,解鱼腥*。”“其治百病,总取其理气燥湿之功。同补药则补,同泻药则泻,同升药则升,同降药则降。”

免责声明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baibiandoua.com/bdyl/5330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