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好补露关轻松过秋天

白露节气的到来,也就意味着秋天来了。虽然气温相对怡人,但昼夜温差比较大,干燥也随之而来,内火也比较旺盛。老一辈讲究白露要“补露”,适当地为身体补充能量、营养,秋冬才能过得舒坦,而“三果”即龙眼、花生、南瓜,正是“补露”时要多食用的食物。专家表示,白露养生不仅要预防季节性疾病,还要滋阴润燥,做好肺、脾、胃部养护。

“白食”防秋燥

白露节气,秋风在降温的同时,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,这种干燥的气候特点在中医上称为“秋燥”,很多人会出现口干、咽干、眼干、皮肤干等症状。在饮食调养上,在此时节要少食辛辣。秋燥本身就易伐伤肺金,耗其津液,如果再多食辛辣之物,过度发散泻肺无疑是火上浇油。专家建议,可以多饮水,应以养阴清热、润燥止渴、清心安神的食品以便收敛肺气养肝。

旧时民间还有一项食俗,就是——“吃白食”。不过此“白食”,并不是当下所指的白吃别人的食物,而指的是吃白色的蔬菜瓜果。“昔日成都,家家户户把白色蔬菜,如白萝卜、白菜、莲花白、白扁豆、冬瓜、芋头等食物,选出几样新鲜的清洗干净,切成小片,放进大铁锅里煮好。”民俗专家刘孝昌说,白露这一天,家里的女人们会给全家老小每人舀一碗白生生的耙耙菜,大家吃饭前先把这碗“白食”吃完,再去舀饭,“人们觉得,白露时节吃了这碗‘白食’,就能在秋日免受疾病的困扰,而且可以防止秋燥。”

除了寻常人家的耙耙菜,刘孝昌还提到,旧时光景好的人家在白露时节吃“白食”更讲究,要食用一种名为“白十羹”的菜品,“在煮食白色食材的时候,家中富裕者多选用百合、白莲子、白山药、白茯苓、白术、白茅根等药材,再加点甘草熬制成白十羹,让全家人都喝,并且在每一小碗羹里,放一小勺蜂蜜。”“在吃的方面,像应时当令的白薯、龙眼便比较受欢迎。”高巍补充道,简单的食疗对去燥也挺有效果,像龙眼有益气补脾等作用。

对普通大众来说,简单实用的药膳、食疗似乎更容易接受。蔬菜可选择新鲜汁多的萝卜、黄瓜、冬瓜、西红柿等。水果应食用养阴生津之品,如梨、山楂、乌梅、椰子、枣类等。中医有“秋宜温”,说的是脾胃虚寒者立秋以后不要生食大量瓜类、水果,以免引发胃、肠道疾患,应当吃一些温性食物。

不同人群分别对待

“以上说的是普通人群在白露时节的养生,对于患有慢性肾脏病的人来说,因为药物或疾病本身的因素,机体免疫力功能低下,较常人更易感冒,因此秋天养生更要注意‘一场秋雨一场寒’,不宜自行服用含有解热镇痛药的感冒药,这些药物可能增加肾脏损害的风险。”医院肾病科副主任中医师申林说。

申林提醒人们,秋天各种水果琳琅满目,营养丰富,味道鲜美,但对于患有慢性肾脏病的人来说,并不是多多益善。因为大多数水果本身性偏凉,水分大,钠、钾、磷含量较高,而人体摄入这些成分都需要肾脏排泄,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减退,对于代谢产物等的清除功能降低,不当的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而使病情恶化。临床经常会碰到肾友因贪食水果而致高血钾症,严重的高钾患者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心脏骤停,危及生命。此外水果中含糖分高,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,多食水果可引起血糖的波动和升高,也应注意。

民间素有“春捂秋冻”的说法,是说秋天应该适当冻一冻,这样能增强身体免疫力。对此,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裴智梅说,“秋冻”也要分人分情况,例如身体素质较好的年轻人,可以适当“冻一冻”,而年老体弱的人,尤其是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,“秋冻”容易使他们的疾病复发或加重,因此对于老年人或者正处于疾病期的人,要采取一定的保暖措施,尤其是早晚温度较凉时。另外,对于不同的身体部位,“秋冻”的方法也不同,像是人体颈部、肩部、腹部、脚部四个部位都要注意保暖,“比如说,腹部受凉就容易引起胃肠不适。由此可见,不同身体部位的‘秋冻’是不同的。”裴智梅表示。

不要盲目进补

进入白露以后,很多秋季上市的食材开始大量上市,这段时间也是一年之中食材最丰富的一段时间,所以人们可以选择的美味食材很多。

民间素有天凉贴秋膘和进补的习俗,不过白露节气由于随着昼夜温差的变大,气温逐渐下降,这个时候人很容易燥热上火,而一些营养丰富的补品这个时候食用很容易引起上火和不舒服,所以这个时节不易食用过多营养丰富的食物,以及燥热容易引起上火的食物,少吃羊肉和一些容易燥热上火的食材。

“三不吃”。首先是不吃辣,白露节气,秋燥比较严重,最忌讳的就是饮食上的放纵。尤其是一些辛辣的食物一定要少吃,可以多吃一些西红柿、柚子。再就是不要吃太多煎炸的食物,前面说过白露节气气候比较干燥,是一个很容易上火的季节。一些煎炸、烧烤的食物油性都比较大,并不适合多吃。专家建议,要少吃或者不吃煎炸食物。最后,不要多吃螃蟹。虽然说秋天是螃蟹大量上市的季节,但是螃蟹属于寒性食物,再就是蟹黄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,所以每个人一次不要过多食用,以免造成身体不适。(编辑李闯)

来源:中国食品报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baibiandoua.com/bdyl/14574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