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皮加一物,夏至后要多喝,健运中焦升清

本期导读

湿热多雨季,湿疹反复发作,这个原因一定要重视!

时过夏至,俗语有云「热在三伏」,进入夏至,意味着即将进入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期,同时夏至时期,初夏的雨水仍在继续,因此会出现热气和暴雨交替出现的现象。

图源:摄图网

湿热特点在夏至时期达到一年中的顶点,也在这个时候,很多人会饱受湿疹这一顽疾的折磨。

今天,和大家讲讲如何通过中医祛湿健脾的方法,帮助这些湿疹之人度过这煎熬的湿热雨季。

又烦又痒的湿疹

「元凶」多半是湿和热

湿疹,中医又名湿疮,很多人见名思义,认为湿疹主要为湿气所致,却不太能理解热邪在湿疹一病中的作用。

这一点其实相当好理解,一般而言,中医认为,湿为阴邪,其性凝滞趋下,可以理解为类似一坨泥巴一样的东西,单纯湿气为病的时候应当是直中脾胃,趋向下焦,有往里走往下跑的态势,以大便溏烂、下肢浮肿,胃口差、肚子胀等症状为主要特点。

而湿疹为患人体皮肤,却是在人体最表的位置,这明显不是单纯湿邪的特点,真正的情况是,湿疹为患,往往是湿邪得到了热邪的熏蒸,热邪,不管是火邪抑或是燥邪,都有炎热升腾等特性。

因此可以熏蒸重滞的湿邪,两者狼狈为奸,升腾至体表,作祟于人体皮肤。

当然部分患者还合并有风邪为患的情况,风邪善行而数变,风邪克表,窜行肌肤经络之间而出现肌肤瘙痒、游走不定等症,但湿疹的核心病邪仍然是湿热二邪。

风邪的作用更像是一个撬门溜锁的小偷,打破人体的防御,打开大门让湿热两个强盗闯进门来胡作非为。

热邪侵袭肌肤,热*蕴结,一般表现为肌肤化脓生疮,肌肤赤肿焮红,肤温升高,疼痛难忍。

湿邪浸淫肌肤,则疮口流*水,疮面湿润,腥臭难闻,疮口难结痂,久不收口。

两者一起为患侵犯肌肤,*邪结聚,气血凝滞于肌肤经络,则发为湿疮。

从二者的为患程度偏重不同,又可以分为湿重于热及热重于湿两种情况。

?湿重于热之湿疹

湿疹发生与湿邪侵袭肌肤密切相关,湿邪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理因素,而湿邪之来源有内外两个方面,外感湿邪和内生湿邪。

外感湿邪多与时令节气有关,暑天多湿,因此本病发生夏季居多,夏季外感湿邪多夹杂热*。

因此暑热时节本病表现多有患处肌肤红肿疼痛,皮肤发烫,《素问玄机原病式》有载:「人近火气者,微热即痒」,暑热天本病多有肌肤瘙痒,手挠抓破皮肤,可见破溃处皮肤*水直流,这就是湿邪侵袭肌表的典型特征。

内生湿邪则与脾虚有关,脾主运化,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枢纽作用,当脾之功能失常,脾失健运导致湿邪不化。

另一方面,脾喜燥恶湿,湿邪不化又进一步影响脾之功能,病久致脾虚湿盛证,脾主肉,脾虚湿邪不化,胶着于肌肤,湿邪最易困遏气机,导致局部肌肤气血不畅,加之湿邪持续作用于肌肤,长期迁延不愈而发为慢性湿疹。

李东垣《脾胃论·脾胃盛衰论》载:「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」,可见,湿疹也由脾胃衰而生,与脾胃功能失常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。

?对于这种湿重于热的湿疹,一般临床上调治上以健脾为核心,辅以祛湿清热,选方多用除湿胃苓汤、参苓白术散、三仁汤合四君子汤、四妙散等经方加减。?热重于湿之湿疹湿疹另一重要病机便是脾经积热,脾胃湿热内蕴,蒸腾泛溢于肌肤而见患处赤肿疼痛。王肯堂·《证治准绳》记载:「夫疥癣者,皆由脾经湿热及肺经风*客于肌肤所致也,风*之浮浅者,为疥;风*之深沉者,为癣。盖癣则发于肺之风*,而疥则兼乎脾之湿热而成也」,此处的疥即所谓湿疹。慢性湿疹脾热证多见患处皮肤的疼痛瘙痒,肌肤破溃外流*水,略带腥味道,脾热扰心而见心烦、夜难寐等症。

?调治本证,临床上一般在清脾热的同时多配伍清心安神之品,先安未受邪之地,防止热邪侵犯心经。临床选方多用清脾除湿汤、泻*散、龙胆泻肝汤、清胃散等加减。

这样外治+食疗疏通经络,脾胃健运,湿热自除?中医外治:针灸+拔罐,疏通经络,化湿热除了上述中药汤剂,中医还可以运用中医外治之法调治湿疹,皆因湿疹乃皮肤疾患,中医认为属于疾在腠理之间,针砭有疏通经络,理气驱邪之功。常用的外治之法有:针灸:选穴:血海、地机、阴陵泉、三阴交、曲池、合谷、太冲。一般认为,湿疹发病有内外两因,虚实夹杂,邪在血分,以脾虚为本,风湿热*蕴阻肌肤为标。血海可清热活血,《胜玉歌》云「热疮臁内年年发,血海寻来可治之」。地机为脾经郄穴,阴经郄穴多用于调理血证;阴陵泉为脾经合穴,为清热祛湿之良穴,且不伤正;三阴交为足太阴、足少阴、足厥阴之交会穴,可调治慢性难愈性皮肤病,《甲乙经》云「湿痹不能行,三阴交主之」,配以曲池、合谷、太冲,皆为清热行气化湿之重穴,以上组合,可奏清热祛湿,活血养血之功。拔罐:选穴:肺俞、膈俞、脾俞、胃俞。拔罐能起到祛风除湿,活血通络,清热降火,解*泄浊,祛腐生新,调和阴阳,扶正祛邪的作用。取肺俞穴基于《素问》「肺主身之皮毛」,《针灸大成》「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」;膈俞为八会穴中的血会,与血海合用有「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」之意;脾俞、胃俞可健脾利湿,培补后天之本。皮损局部疏调局部经络之气,祛风止痒。诸穴合用,共奏健脾利湿、养血润燥、扶正祛邪之功,标本兼治。?食疗内调:陈皮配1物,燥湿、理脾胃除了上述方法,还可以采用部分具有健脾清热的药食两用之物,皆因不管是脾胃虚衰所致脾虚湿盛,抑或是暴食肥甘厚腻之物导致的湿热内积,通过食疗的方法缓缓填补脾胃之精,使得脾胃健运,湿热自除。给大家推荐一个健运中焦的食疗代茶饮——陈皮扁豆花茶,对脾胃友好的陈皮,再搭配道地白扁豆花,两者化湿好搭档。售价59.9元,限时72小时优惠:56.9元2件再减17元点击图片即可购买其中,《日用本草》:「橘皮,能散能泻,能温能补,能消膈气,化痰涎,和脾止嗽,通五淋。」扁豆花是百花中少有的可健运中焦的好物。只有陈皮和白扁豆花这两样食材,配伍虽简单,但能帮助脾胃自己运化起来,排出身体的湿浊,还能调一调脾胃。独立小茶包,每天来一杯,口感好,又对脾胃好。无论在家、在办公室,或者出差、旅游,都能随时享用好茶。用开水冲泡后,不仅能闻到淡淡清香,浅尝一口,能感觉到有一股清香之气从口直达脾胃,喝完感觉人舒服多了,真是甘醇润滑,清香入*。▼国货铺通道▼陈皮扁豆花茶

原价:¥59.9

限时72小时优惠:¥56.9,包邮

2件再减17元

加入会员可享折上折,划算

版权声明:

1.本文未经授权,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。如欲转载及内容合作,请于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baibiandoua.com/bdjz/11414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