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诊上很多脾胃病患者调理了很长时间,也吃了不少药,但有时候效果却并不怎么明显。
其实,原因之一有可能是您调理脾胃的顺序搞错了。今天来教大家调脾胃的正确顺序,大家可以作为参考。
1.疏肝-为脾胃健康开路许多人可能会疑惑,为什么调理脾胃要先从疏肝开始?
中医理论认为,肝主疏泄,肝气的顺畅可以帮助脾胃的运化功能。现代人压力大、情绪波动大,容易导致肝气郁结,影响脾胃功能。
因此,疏肝是调理脾胃的第一步。具体怎么做呢?
饮食上:我们可以多吃肝脏喜欢的食物,比如西蓝花、菠菜、卷心菜、白萝卜、苹果、豆腐、牛奶、鱼、鸡肉、牛肉、糙米、燕麦、赤小豆、各种菌类以及各种豆芽豆苗菜等。
作息上:每晚11点前入睡,这非常重要!2点-1点是肝脏休息的时间,熬夜会影响肝脏的自我修复能力哦。
心态上:肝主情志,好心情可以促进肝的疏泄,所以我们日常要保持乐观积极心态,有压力要及时纾解,发火前不忘提醒自己“不生气不生病”!
2.健脾-增强脾胃功能在疏肝之后,下一步就是健脾。脾主运化,是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的关键器官。
健脾可以增强消化吸收功能,帮助身体更好地获取营养。
我们可以吃一些脾胃喜欢的食物,比如小米、山药、薏仁、南瓜、糯米、玉米、百合、白萝卜、豆制品、猪瘦肉、鱼虾、蛋类等。
同时要注意每餐7分饱即可,不吃辛辣油腻等食物,睡前小时尽量不吃东西,让我们的脾胃得到充分的休息。
.祛湿-防止湿气困脾“诸湿肿满,皆属于脾。”湿在脾和胃的外在表现是不一样的。湿在胃表现为:泛酸、打嗝、胃胀、胃痛;湿在脾表现为:腹泻、便秘、腹胀、腹痛。脾主运化,脾胃调理好后将水谷精微吸收并转输至全身,湿气才能够有效地排除出去。
我们可以怎么做呢?
饮食上:多吃具有祛湿功效的食物,比如赤小豆、白扁豆、芡实、茯苓、山药、薏苡仁等。
运动上:可以慢跑、太极拳、游泳、瑜伽、散步等。睡前泡脚或有条件拔火罐都是不错的祛湿好方法。
4.补气血-提升整体健康最后一步是补气血。气血充足是身体健康的基础,也是脾胃功能正常的重要保障。
气血不足的人容易出现面色萎黄、疲劳、头晕等症状。
补气血的方法也很丰富:多吃猪肝、牛肉、鸡肉、鸭血、枸杞,红参、大枣、红豆、桂圆、五红汤、四物汤等,平时还可以做一些舒缓的运动,像八段锦、五禽戏和养生操就很不错,这些都是我们的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养生法宝,要善加利用。
脾胃病不是什么难题,关键在于准确识别病因,采取科学有效的调理方案。如何正确调脾胃,您记住了吗?